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失败中得到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失败中得到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推进过程中不断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但伴随而来的不仅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烦恼。《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既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学,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模仿,这就需要教授的教师自己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我就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上过几节比较失败的课,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

1 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了解不足,导致课堂活动冷场

学生的活动前准备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活动准备做的好与差甚至会决定一节课的好与差。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小一张纸》这个活动主题时,就在活动准备上出了问题。在上这节课之前一个星期,我就布置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搜集与纸有关的知识,比如:造纸用的原料、纸的用途、废纸处理、造纸原料的损耗等。在课堂活动时,前半部分进展的很顺利,到了全班同学汇报交流“造多少纸需要多少原料”这个问题时却冷场了。当时我询问学生,学生告诉我说,他们没能了解到这个问题,虽然他们找了书,上了网,但是还是没能了解到。事后,我自己到书店、图书馆进行了查阅,发现这类书籍真得很少,上网查询也没有查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难怪学生没有了解到。通过这件事,使我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决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可以一无所知,放任不管。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当学生遇到实际困难时,要适时的给予帮助。只有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才能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在课堂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

2 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导致活动失败

新课程要求教师站在儿童角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活动。虽然在教学中时时注意,但由于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准,还是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这个活动主题时,课堂活动失就败了。在备课时,我反复考虑、斟酌,最后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我觉得这个活动方式能够创设出恰当的活动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选了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盲人和四肢残疾的人,没想到,这些学生一出场,全班同学看着平日熟悉的同学变成了这个样子,笑的前仰后合。不但没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甚至与活动目标背道而驰——现在他们笑,以后碰到真正的残疾人时,恐怕也会这样吧。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失误是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不足,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对残疾人的了解本来就不多,让他平日非常熟悉的同学来扮演,只会让他们感到好笑。要想让他们心有感触,就必须要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残疾人的痛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又设计了全新的教学活动。这次,我采用了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的活动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蒙上眼睛,进行了10分钟左右的盲人体验。我让他们摸索着找东西,摸索着走路,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然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一条腿固定住,让他们用一条腿走路去上厕所,来体会肢体残疾人的辛苦。这样,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完后,没有人笑了,反而他们脸上的表情特别凝重。然后,让学生谈体会,他们纷纷发自内心的表示,残疾人生活很不方便,很辛苦,遇到的困难比肢体健全的人多得多,他们心里肯定会很难受等。在如何对待残疾人的问题上,学生都踊跃发言,表示一定会积极帮助他们。

3 家校交流太少,导致学生的行为无法落实

我在教学“爷爷奶奶你们好”这个活动主题时,课堂活动做的比较成功,孩子们都认识到了应该尊敬爷爷奶奶,并且都表示要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课上完一周左右,有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我想帮爷爷奶奶干活,可是他们嫌我碍手碍脚。”这个孩子一带头,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说开了:我要给他们倒水,他们不让我倒,说怕烫着。我想扫地,奶奶说我不会干,不让……结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形成的思想,在现实中却碰了壁。我想,新课程要求让孩子们通过活动自主的形成观点,得到体验,但是这些归根结底都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这些观点、体验就失去了意义。但是,要想让孩子们能把这些落实在行动上,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看来家长并不了解这些,导致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和课堂的脱节。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的和家长做交流,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并且支持新课程。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后活动才能得到落实。

其实,不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课堂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遭遇失败。但是,只要我们从问题和失败中,不断总结,认真反思,努力改进,一定会把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