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对英语技能的直接和潜在辐射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曾经在1999年的大纲里,列为听说读写的首位,2005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又把听说交际能力列为重中之重,这引发了人们对听说与阅读地位的深思。两者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究竟谁优先?对此问题的理解决定了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导向。目前,在教育界形成了三种观点:听说优先观,阅读优先观,听说与读写译并重观。婴儿最初是在听说环境中习得了原始语言,交际也更符合语言学习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把听说交际列于首位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在人的语言发展的中后期阶段,阅读成了语言技能进一步发展的源头和支柱。阅读为语言和人的发展创造着文化和心理认知的基础。所以,在强调听说的同时,阅读不应该受到冷淡,相反,应该放在一个战略发展的新高度,予以重视。
一、阅读输入对语言应用技能的价值
1.阅读输入吸收是全面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保障。“阅读是学习知识、积累文化最经济、最可靠的途径(刘海平2001,1)”。尽管听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课后的阅读能给听说输送不尽的知识源泉,阅读是源头,没有源头,哪有听说写奔流不断的活水来?阅读输入的贫乏将造就平庸之人。没有学习就没有知识和文化,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接下来,肤浅和无知就必然伴随写和说。
根据调查,大一学生出于对听说的好奇心而比较积极参与英语角和各种课堂活动,到大二就丧失了积极性。通过问卷发现主要原因是话题单调、内容肤浅、缺乏新意,等于是“无聊”,结果兴趣索然,认为参加活动是浪费时间。这实际上就是阅读输入的贫乏所致。阅读还包括诵读,诵读对听说好处多多。“它们能强化语言的输入和吸收,增强语感,帮助学生减少或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章汝雯2002,4)”。诵读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可以增强对外语的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说英语的习惯,克服国人的害羞内隐,强化外语表现信心,进而直接促进听说的提高。
2.阅读实践会强化阅读图式和阅读策略的认知,最终提高阅读技能。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的组织起来的一种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图式理论将阅读理解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图式知识越丰富,其理解和记忆力越强(赵艳芳,2001)。可见,图式理论对指导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从图式的概念可以看出,它的前提必须要已有知识、经历。没有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图式就无法构建。图式的原型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二语语言和文化的实践,而且是大量的实践。图式在遇到新知识时要想有自动化的生成能力,也必须有反复的感知觉过程。
各种学习策略至关重要,大学生也在课堂上掌握了篇章阅读的一些方法,但据查,学生在阅读测试时却很少使用。之所以很少使用篇章策略,学生的答案是:①阅读理解时间短,来不及联想;②心理紧张无法展开这些策略;③在英文阅读过程中不知怎样使用。为什么阅读时策略会失效呢?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策略与实践的结合训练。少量的策略讲解或课堂训练不足以达到对策略的感悟和认知程度。只有篇章和策略同时出现,才会激活脑数据库的策略图式。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的同步运用策略的阅读实践,策略才会自动发生效应,与阅读同步运行。
二、阅读输入对心理、认知和情感的价值
1.阅读输入将帮助学生去除焦虑感。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中国人在多年的外语学习中遭遇的挫折是比较多的。费时费力费神,听说读写技能不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却落下心理上的许多阴影。“听说不通,翻译不像,写作不爽”成了很多学子们的真实写照。由于听说相对更薄弱,信心表现出更加不足,成就感低,学习动机淡漠。受传统英语教学影响,学生对书面文字接触更多,基础相对要强些,更易于接受。虽然阅读不能大量在课堂上实践,但如果能在课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持之以恒阅读各种难易程度相当的材料,不经时日,学生就有可能产生兴趣,找到自信,从而,医治英语学习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感,这将大大改善英语学习的心理环境。
2.阅读实践将为学生的语感形成打下基础。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人除了有属性的感觉外还有特殊的关系感觉和情感,借助这些理智感人们能够直觉地认识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关系。当人所感觉到的联系和关系还未被意识到的时候,直觉的认识只能是感性的。语感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语言是作为交际手段的复杂体系,使用语言的语感无疑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可在三大范畴中反映出来。一是反映词所标志客体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二是反映语言特征的(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特点)那些联系与关系;三是反映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人在实际掌握语言时,所有这些语言联系和关系已直接体验到,但并未意识到,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这便是语感。这种语感使人能够不必意识到语言的这些或那些特点而实际掌握语言。
黄源深(2000,6)认为,“阅读是在语境中学习外语,所学得的语言是地道的、自然的、活生生的,学起来也快。大量阅读又能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语感最初的产生和以后的发展和完善,只有在相应的实践活动条件下才有可能。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没有言语实践就不可能形成所学语言的语感。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情景交际很少、听说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大班化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在课后,听说交际基本上更加没有机会。所以,通过听说获得语感的途径不畅。但课堂之外,学生有相当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阅读可以独立进行,不像交际需要场景和多人参与,且不受打扰,能沉浸其中。另外,中国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关于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知识,书面文字的认知感受要深些,有了一定的基础。依托阅读的特点和基础,若在课堂外开辟一个宽广的天地,大幅度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持之以恒,在阅读的历练和熏陶中,滋生出良好的语感,从而为英语学习服务。
三、结束语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没有知识和文化的积淀,没有对外语语言文本的习惯和感知觉培养,就永远是“外”语。为此,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应精、泛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诚如北京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2000,1)所言:“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读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语言学家Harmer认为,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师生的精力应放在输入、吸收、输出三个环节上,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输入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阅读。总之,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语学习,阅读是英语技能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