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印度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度是中国的一面镜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2005年4月写给财政部王军同志的信,王军当时是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现为财政部副部长。

我仔细读了你在《人民日报》(内部资料,总第755期)上发表的《贫与富》一文,使我联想很多,禁不住想给你写几句话

《贫与富》写得很好,情况分析见底,评论引证准确,是多年来难得见到的国外考察报告。

我曾为博鳌亚洲论坛的事到过印度,时间是三年前,先后到了新德里、阿格拉、班加罗尔、瓦拉纳西(恒河畔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所见所闻,同你的感受完全一样。一个社会竟能容忍如此巨大、广泛而深入的差距和对立,是麻木,还是宽容?是悲,还是喜?是进步,还是停滞?实在值得深思。前些年,国内曾经对印度以电子信息软件为龙头的经济赞不绝口,我并不完全赞同,我以为那是夸大了的判断,是人云亦云,是不了解印度的真实情况。印度以种姓制度为代表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销蚀剂,它对印度的发展与进步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历史。我在印度参观国家植物园,有园长等高级官员陪同,当我问起一个树种,而园长又答不上来的时候,旁边一个技术人员接上来回答,园长当即瞪了他一眼,他吓退了。我发现那个人手腕上没有带红箍,身份很低,没有资格同尊贵的客人对话。这是随机观察,是真切地反映了印度的人文环境。

《贫与富》一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展现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印度的问题,也照出了中国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基本国情相近的,我看没有比中印两个更相似的国家了。历史包袱,十多亿人口,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等,都是两国面临的历史性老大难问题,都值得我们去下功夫探索,找到真正有用的他山之石。

印度自称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民主的国家,其实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浮肿,是政客的炫耀,它对印度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起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太大作用。人民党执政的失败,不失为一种公道的报应。

中国从印度这面镜子,能看到什么是中国最大的隐患?我认为主要是分配问题,至少是第一位的问题之一。在中国政治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绝不是糟粕之见,而是中国历次动乱的深刻教训。对于我们今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讲,分配是尤其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现在有一种误解,似乎一讲分配就是忽视效率,就要平均主义,就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其实正好相反,苏联的衰落,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都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发展到现阶段,能真正起到缩小差距、调剂贫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你讲的五个方面都对,但我感到其中的税收政策应是最重要的。中国的一些人暴富后的挥金如土,腐败性消费,几乎没有任何法制约束和道德谴责。上亿元的豪华别墅,有的城市繁华地段的房价高到每平米8万元,这不管从什么意义上讲,都是不合理的,更不值得炫耀。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消费都不应该脱离这个经济基础。媒体的炫富炒作,攀比奢华,完全是一种非常态的表现,这在发达国家也是不为社会所认同的。为什么对这些人就不能搞征税超额累进?搞得狠一点就“左”了吗?就会影响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了吗?我看不见得。连马克思都极力主张的,为什么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信徒就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狠下决心呢!

中国长期贫困,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增收观念根深蒂固,分配是不敢碰的烫手山芋。一讲分配,就是多支出,就要动预算盘子,就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你管财政,知道深浅,我看没有那么严重,全局、局部都可以动,而且能动好,可以把税收杠杆放在最好的支点上。中国要抓住机遇,这是重要的机遇之一。越往后,问题更多更大,解决的难度会成正比例地增加。早在十多年前,我任国家体改委主任时,就曾同税务总局的负责人议过这个问题,他是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道理,概括起来讲,就是只能小动,不能大动。他说服不了我,当然,我更说服不了他。事情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拖了下来。现在“内需”上不去,我看说到底也是这个问题,一次、二次分配都有问题。

我认为,中国的长治久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分配的恰当,经济越发展,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越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否则,加快两极分化是必然的,滋生社会问题的机率必定水涨船高。我老了,没有精力再研究这个问题了,信里讲的观点,权当《贫与富》一文的读者反映,供你参考。

(选自陈锦华著:《国事续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