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宁益庆,(1983.1-),男,汉族,毕业院校:贵州大学外语学院,所在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六中学

摘 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不容忽视的方面,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构成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Rod Ellis,2000)。本文拟从动机、态度和性格这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其对二语习得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

关键词:情感因素 二语习得 影响

Krashen(1985)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把情感因素看成是可能阻碍学习者吸收输入信息的一种心理屏障。如果“情感过滤”过强,语言输入就不易进入大脑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因此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其作用甚至比认知因素还重要。个体因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动机、态度和性格。对情感因素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提高二语教学效率。

一、动机(Motivation)

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它常表现为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它来源于需要,为满足需要,产生出动力。有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二语习得的诸多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刘,2002,47)。因此来说,学习者的动机越强,学习的成功率就越大。

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动机有无不是问题,关键是什么性质的动机占主导地位以及动机的强弱程度(秦晓晴,2003)。一般认为,持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由于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较为持久的保持性,所以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大;持工具型动机的的学习者,学习活动有着较多的功利性,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被动的并且易受到利益的影响,随形势的变化会发生变化,语言输出的动力和能力比较差(许玉萍,2006)。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内容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持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可以引导他们树立自觉长远的与其志愿相结合的动机,使当前的学习更有意义与价值;对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应该启发引导他们把第二语言的学习当做自觉的需要。

在具体的第二语言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上课期间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只在20 分钟之内,之后会慢慢分散。因此,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利用游戏和竞赛等手段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兴奋中学习第二语言。

(2)积极评价从而树立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及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测验试卷成绩,给予适当的评价(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1988)。这些评价不仅包括分数,还应包括矫正错误、评等级、写评语等。这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自信,优化学习动机,投入更多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认真备课以满足学习者的成就感。学生总是期望能从通过学习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仔细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一节成功的课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而这种感觉又会加强其学习动机、促进其学好知识。

(4)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习者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特定的小组,设定一些具体而又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其强烈的动机,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来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

(5)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二语习得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其展示学习成果。

二、态度(Attitude)

态度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评价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它包含了认知成分(对某一目标的信念)、情感成分(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意动成分(对某一目标的行动意向和实际行动)(侯彦宾、梁春生,2004)。二语习得中的态度可以从三方面来解释:学习者对目标语人群和文化的态度,对学习行为本身的看法,对来自于其同种母语者负面影响的抵制力。绝大多数研究都发现语言学习态度和第二语言学习成绩相关(Gardner,Smythe 1975;Buestall 1975)。西方学者的调查表明,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与所取得的成绩之间关系高于其他科目学习态度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刘,2002,52)。

在在具体的第二语言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1)增强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好感与了解。

(2)引导学习者对目的语保持良好感。

(3)增强课堂吸引力。

三、性格(Personality)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性格特征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力是公认的。教育心理学把性格分为“外向型” (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两种。“外向型”热情开朗、爱说话、善交际、非常活跃。“内向型”则不爱说话,不善于或者不远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表现为不爱交际、不好活动、喜欢独自学习。一般认为,“外向型”有利于二语学习,在掌握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方面具有优势,较易与其他二语使用者接触、交往,拥有更多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语言的输入总量远远大于“内向型”,而“内向型”因其性格特点沉默寡言、胆小敏感则不利于二语学习(崔淑丽、刘凤阁,2007)。但一些调查结果也并未明显的支持这种看法。

在具体的第二语言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习者来组织教学:

(1)针对学习者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其长处。引导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在相对较好的知识基础上,横向涉及到一些其他领域扩充其在这个方面的知识涵养。例如,外向型学习者可以让其在较好的口语基础上学习商务汉语之类针对性较强的相关知识,增强汉语的实用性;内向型的学习者可以多练习写作,增强对汉语的感悟力与驾驭能力。

(2)适当地鼓励学习者吸取性格对立面的某些特点,来扬长避短、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分组训练时,将两种性格类型的学习者互补分布,让其相互交流、学习和监督,促进共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情感差异差异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二语习得规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尤其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恰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同时,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也有助于学习者自我调控,充分挖掘自身学习语言的潜力促进个人的二语习得实践。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但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势必将更好的引导第二语言教学。(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 Eysenck,H. The Structure of Human Personality [M].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

[2] Krashen,Stephen D.The Input 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

[3] 崔淑丽,刘凤阁. 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报,2007(3)

[4] 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 许玉萍. 论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动机因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