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施新资本协议 提升综合竞争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新资本协议 提升综合竞争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银监会指定的农村银行机构新资本协议实施试点行,上海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始终把实施新资本协议作为中长期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着力提升风险与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推动本行转型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兼顾监管与内部管理需要 奠定新资本协议实施基础

新资本协议吸纳了当代经济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最新成果,总结了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实施新资本协议不仅能满足监管达标的需求,更是上海农商银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及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大力支持是新资本协议成功实施的关键。2011年,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推进小组,负责统一推进该项工作。2012年6月,资本管理办法后,该行成立了资本管理办法实施领导小组,合并原有新资本协议实施推进及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保障力度。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在风险管理部下设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7名,具体负责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推进工作。

(二)制定全面的实施规划,构建新资本协议实施蓝图。

制定有效的实施规划是新资本协议成功实施的保障。2011年4月,上海农商银行启动了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的制定工作。在完成差距分析诊断的基础上,于10月底完成了覆盖三大风险、三大支柱的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并按照银监会合作部的要求,计划在2014年底基本完成所有项目的建设工作。

(三)制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实施规划,提供系统保障。

上海农商银行紧扣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实施规划》,该规划涵盖了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第二支柱其他风险、资本管理等5大部分共12个子系统的建设方案,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地构建了未来3至5年风险管理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蓝图。

(四)推进数据仓库的建设,提供数据保障。

新资本协议实施对数据的完整性、质量和长度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数据是新资本协议成功实施的前提,同时也是银行未来竞争力的体现。上海农商银行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了数据仓库项目的建设,目前第一期建设已完成,为新资本协议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扎实的数据保障。

(五)积极探索农商银行合作机制,提供同业支持。

通过银监会合作部牵头组织的试点行联席会议平台以及直辖市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平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几家农商行广泛开展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经验交流,推进如信用风险数据共享等的合作。上海农商银行还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定期汇报、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力争取得其支持和帮助。

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 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把握精髓、实质应用、自主选择、讲求产出、循序推进”的指导方针,以实施新资本协议为契机,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并通过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手段,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模式从“控制风险”到“经营风险”的根本性改变,进一步加大风险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有效积极地应对复杂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压力,促进稳健、可持续发展。

(一)以新资本协议实施为抓手,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了涵盖各类风险的高级管理层委员会,明确了各类风险牵头部门,初步建立了覆盖全机构、全风险、全业务、全流程,全员参与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信用风险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跨部门重大信用风险事项的协调,有效防控重大信用风险;建立业务创新委员会,积极推动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二是稳步推行总行对分支行“双重管理、双维考核、双线报告”的矩阵式风险管理模式,不断深化授信主管委派制、会计主管委派制、审计垂直管理、合规经理专职化、风险经理双重考核制等创新管理方法,切实强化风险管理。三是建立一支专业化授信主管队伍,通过委派制加强对分支行授信业务的垂直管理力度,并对零售按揭贷款实行集中审查和独立审批人制度,推行差异化授权制度,有效把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方面,上海农商银行实行风险管理派驻制,由总行风险管理部在业务部门派驻风险管控人员,专门负责业务的日常监控,并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报告体系。四是建立一套有效、完善的总行对异地支行和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五是推进流程银行建设,根据业务种类、风险类别,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模式,根据高风险长流程、低风险短流程的原则,设置差异化、专业化的业务流程,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运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加大小微金融业务服务力度。

2012年9月,上海农商银行根据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有关要求,完成小微企业授信自动化审批系统(以下简称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并上线。自动化系统以“机器代替人工”为创新突破口,以该行长期积累的小微企业信贷历史数据为基础,以先进评分卡技术为核心,运用了“三品三表”等一系列创新指标,采用简单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审批流程,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业务实现系统自动审批。

截至2013年9月30日,上海农商银行自动化系统共受理业务6271笔,金额近150亿元,其中自动化系统审批通过的业务3976笔,金额近100亿元,自动化审批通过率达到64%,不良率仅为0.025%。通过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上海农商银行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节约了成本,有力促进了该项业务的发展。目前,上海农商银行正积极将自动化审批、评分卡等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及理念推广至个贷、信用卡业务。

(三)推进风险偏好项目建设,实现风险收益及资本的有机结合。

风险偏好体系的建设是新资本协议实施第二支柱下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海农商银行于2012年3月提前启动了风险偏好实施项目,力求尽早让一些先进技术、手段在经营管理中发挥效用。

对于2013年的风险偏好策略设置,上海农商银行采用历史数据分析、趋势预测、同业比较、交叉检验并与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从确定本行总体风险偏好基调出发,以达到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符合战略目标、业务发展、风险管理需要的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并通过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指标、市场风险管理限额指标、集中度风险管理指标,进一步传导到日常的风险管理、业务经营中,有效实现了风险、收益、资本的结合,促进了业务发展的科学性。上海农商银行已逐步开展信贷业务行业组合管理,统一授信管理、资本配置、经济资本在分支行考核中的应用等,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四)推进内部评级法项目的建设,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内部评级法项目是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中之重,代表了国际领先银行的最佳实践,是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通过实施内部评级法,上海农商银行可以更加科学、精确地估计反映自身真实风险水平的信用风险参数,为信贷审批决策、贷款定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风险调整后收益等提供有力依据,促进盈利模式转变和经营行为更加合理化,有力地推动业务转型、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资本集约型、内涵型的发展模式,从而为银行深化限额管理、组合管理、经济资本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上海农商银行已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了内部评级法项目的建设工作,计划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咨询部分工作,年底前完成系统开发并上线。

(五)推进操作风险标准法的建设,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上海农商银行于2013年2月按计划正式启动操作风险标准法建设,并已基本完成了咨询部分的工作。通过此项目,该行进一步完善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了关键风险指标(KRI)、损失数据收集(LDC)机制、操作风险控制与自我评估(RCSA)工具的建设工作,同时也完善了业务连续性机制,并建立了统一的合规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