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水源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污染源等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与破坏,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水源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经济与环保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治污为突破口,以集约化生态家园建设为支点,建立国家补偿机制为动力,开发建设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山区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7;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5-0053-04

丹江口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和安装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发电、防洪、灌溉、通航和养殖等五大功能。现又承担着南水北调任务,向河南、河北、北京等地供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线工程要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增加蓄水量。工程落成后坝高176.6 m,正常蓄水位170m,库容大幅增加。此举将增加土地淹没面积380km2,其中45%位于湖北境内。土地淹没对该地区生态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又反制于库区。为保证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江清水送北京,建立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已十分迫切。

一、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固建设的迫切性

1.气候异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汉丹流域地处秦巴山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为南北分界线地带,虽有许多环境优势,但特殊的气候条件对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的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如1981年的自然灾害、2000年安康紫阳的自然灾害、2002年陕南的宁陕等地自然灾害、2005年镇安商州等地,仅陕南地区的滑坡就有3451处,崩坍402处,泥石流沟204条,地陷32处,总面积达69929km2。湖北省郧西县为水灾的重灾区,连年遭受水灾,郧西县城多次遭水浸泡。2010年7月24日,丹江遭遇50年一遇的大雨,多座桥梁被冲毁,国道不通、省道不通。几乎年年7-8月份,该流域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灾害,对生态经济建设造成直接影响。

2.地质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汉丹流域以基岩山地为主,断陷盆地散呈于群山之中,其秦岭西部为地震带,地质结构复杂,两江贯穿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特别是汉江上游,处于秦巴之间,山陡岩松,沟深谷切,相对高度大,受流水冲击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相对较多,从《湖北省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年)》获悉,仅水库区内就有灾害点193处,其中滑坡177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7处、泥石流2处;稳定性好15处、基本稳定65处、不稳定灾害点113处;危害程度特大级l处、重大级10处、较大级79处、一般级103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6.79万元,威胁人口8769人,威胁资产12997.12万元,库区南的房县、竹山、竹溪就有灾害点314处,其中滑坡279处、崩塌15处、不稳定斜坡11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3处;稳定性好37处、基本稳定84处、不稳定灾害点193处;危害程度特大级l处、重大级14处、较大级143处、一般级156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 541.3万元,威胁人口16846人,威胁资产19529.01万元,沿流域各地市县地质灾害也是如此。加之采矿等活动,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滑坡严重,大量泥石流进入两江,注入库区,也对植被造成严重影响,加之汉中、安康和十堰三个中等城市建设,以及流域区域内47个县和乡镇建设,森林砍伐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山体,林线上升300-500m。正是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和追求经济发展等,导致自然环境恶化,对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各种污染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在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许多情况下只考虑加快经济建设,没有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因而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大量破坏,为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汉丹流域也是如此,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获悉,丹江口水库流域周边至少有7个污染源。一是来自企业的污染,虽然库区周边经济明显滞后其他地区,但对库区水资源影响甚重,如化肥厂、水泥厂、电冶厂、化工厂和整日挖山施工等,使库区周围烟雾、粉尘较大,大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仅库区内周边就有124个排污口,生活垃圾和生产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库区,如十堰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未正常运转,二期因资金不到位,处于“停工状态”被认为是“打瞌睡”的污水处理厂。除十堰污水处理厂外,该流域其他各市县目前还未建立污水处理厂,总人口近1400万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库区流域;三是肥料和农药的污染;四是养殖业污染;五是船舶的污染;六是因自然灾害漂浮物的污染;七是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这些污染源除建立污水处理厂外,目前还无有效解决办法。

4.三峡水利工程中下游大旱的警示

近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素有千湖之省和水利大省之称的湖北15万人面临饮水困难,千余座水库出现死水位,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洞庭湖、鄱阳湖告急,出现了守着长江元水吃的现状,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认为三峡工程在移民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保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实行生态修复等。三省的大旱也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6月4日,总理亲自视察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指出“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指出:“一定要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全力做好治污工作,防患于未然……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水库周边及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水土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改善环境质量,保证调水工程的水质”。大旱必有大涝,接着重庆与贵州,湖北与湖南与江西交界之处又连续遭受暴雨灾害。由此可见,设立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思路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中,按开发方式,把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大功能区域,汉丹流域为限制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并非不让开发,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与生态

环境和谐发展的开发,限制开发区域的绩效评价方式是强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对经济增长收入的考核;强化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生产产品能力的考核。根据限制区域开发功能与评价方式,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思路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经济与环保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治污为突破口,以城镇化建设为支点,建立国家补偿机制为动力,开发建设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

1.建设生态绿色经济带

(1)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生态农业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境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汉丹流域生态绿色经济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其经济生产方式必须以此为前提,不允许污染环境与水质的企业进驻该地区。沿汉江流域上游和丹江流域建设两条生态绿色经济带,特别是汉江流域。生态绿色经济建设主要是在相对较平缓的山坡上种植适宜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果树,发展果业和加工业,如郧西县的万亩桑园,其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养蚕抽茧丝。竹溪拥有“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和“中国魔芋之乡等多项国字号桂冠”,计划种植烟叶、茶叶、魔芋和中药材62万亩,创建全省生态经济大县,商南县8万亩茶园和猕猴桃重点产区以及板栗、核桃等,这些都是秦巴山区的土特产,是山区经济的优势。汉江流域上游有汉中、安康和十堰三个中等城市,襄渝铁路有阳安线经过此地,生态绿色产业具有良好的天然条件,如果合理规划,规模经营,科学加工,形成种植、生产、加工和经营一条龙,必然会形成产业优势,如西峡的仲景药业、十堰的清华药业等。十堰两竹(竹山和竹溪)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已经尝到了生态经济的甜头,他们发展油菜经济、茶叶经济、中药材等,进行精加工,同时采用沼气,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于因生态保护部分损失,还可通过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得以补偿,保证生态绿色经济圈内人均收入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山区人民付出代价的同时得到补偿,看到希望,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

(2)开发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库区及沿两江经济注入活力。生态工业是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产品对生态环境无损害或损害较轻,以及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工业发展模式,汉丹流域工业发展应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蔬菜、山野菜和果业等山区特产与加工,大力发展清洁环保产业,建立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业产业链,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2.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为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要整体规划,整体开发和保护,搞好旅游片间的连接,使汉丹流域生态旅游各省省际交界景点连成一片。以武当太极和神农架为龙头,并适当开发库区内的旅游资源,以汉中的张良庙、武侯祠、武侯墓为龙尾,以西峡风景、金丝峡和天竺山为龙脊发展旅游产业。各旅游景点要注以相应的文化含义,如武当的道教文化、汉中的三国文化、郧西天河的七夕文化,十堰的汽车文化等。生态旅游实际是文化生态旅游,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活力,提升生态旅游的品味和文化意义。

武当、神农架――汉中旅游线路,从龙头到龙尾,以道教文化、神农氏文化与三国文化、蜀文化连接,彰显汉水文化;内乡、西峡――金丝峡、西安旅游线路是龙脊旅游与延伸,使自然生态与衙门文化形成一体,从而看衙门、观山水,叹自然。五龙河、天河、上津古镇、漫川古镇、天竺山、西安等旅游线路,使自然文化、建筑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形成一体。各地还有众多小景点,都要精心打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

当前汉丹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建设,一是各省之间要加强合作与联合,相互推介,建立融政府、企业、社会为一体,旅游、新闻、广电、宣传相结合的旅游促销宣传体系,形成区域旅游网络;二是要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和地方土特产,联合经营,在各地旅游商店同时展销生态经济圈产品;三是各景点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为景区注入更多更引人入胜具有特点的文化内涵,做山水文章,把山的雄壮与水的柔性相统一;四是在生态保护区内开辟旅游景点,如天然林保护区、朱鹦保护区等,如十堰在恐龙蛋保护区建立了展览馆。强化管理,创新旅游业发展思路,十堰市还在各主要旅游景点门票实行联票制、一卡通等,实行这种经营方式一方面能为旅客省钱,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景区收入。

3.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

(1)以林业经济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山区应对自然灾害的防预能力。生态保护必须以林业经济为重点。在国家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秦巴山区列入,十堰各县也全部列入。2008年底中央财政首次对南水北调水源地实施生态补偿,鄂、豫、陕三省相关地区获得补偿资金14.6亿元,如此巨大的补偿金额,为汉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新的动力。发展林业经济,首先是实施天然林保护措施,利用国家第二期天然林保护的有利政策,合理使用资金,使天然林保护取得实效;二是创新思路,除封山育林外,重点发展育苗经济,以此增加经济收入,在生态经济圈内,建立若干个育苗基地,加快育林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三是大力发展果业,形成规模,促进销售;四是生态多样性保护与培植,根据动植物分布,设立若干个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五是构建林业防火与防治病虫害体系,把育林与防火防治病虫害相结合,提升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

(2)以山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为重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居住环境,建立生态家园。山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从分散到相对集中的过程,需要把居住分散的村民,集中搬迁到交通便利,相对平缓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止泥石流、山体滑坡造成的房屋建筑和人身伤害,抵御自然灾害,可以提高山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能够为以后扶贫减少压力,是生态保护的一大举措。据人民网西安2月21日电(记者王乐文)陕西省政府日前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和39.2万人。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较低,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去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中,11个重灾县均位于陕南三市,地质灾害致使当地居民遭受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共计559万人受灾,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死亡、失踪300多人。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规划总投资额1109.4亿元。移民工程实行保护生态,改善山区人民居住环境使人民富裕安康的策略。除库区移民工程外,山区的

新农村建设必须纳入整体规划,以乡或村为单位相对集中。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城市带农村,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在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下,使城乡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通过信息流的调节,使人流与物流中城乡和周边循环,达到城乡共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举措,不仅对保护天然林的生态恢复,而且对退耕还林、退耕复林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3)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经济圈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含有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扶贫与移民工程、生态经济规划、矿产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科学的规划,分批建设实施,特别是库区内的生态工程建设,应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治理库区周边污染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狠心治理污水排放,唤醒“打瞌睡”的污水处理厂。从流域圈气候条件考虑,三个中等城市应具有大型污水处理能力,以便7-8月份下雨季节污水的及时排放和处理。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整治合并污水排放口,并在排放口处建立若干个大小不等污水处理厂。建立污水处理责任制,从疏通污水管道到污水进入处理环节,把每个环节责任制落实到位;其次是库区上游至源头的生态保护工程。在西峡商州及沿流域各县建立各自的污水处理企业,把污染消灭在源头。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关闭或整治污染企业,限制不能及时处理污染的产业发展,引进清洁无污染企业,要从大局出发,为子孙后代造福。

三、结语

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流域圈内的方方面面和多种因素,其保护与治理工程也涉及各个环节,因此要整体考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只有确立生态经济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流域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仁东,李劲峰.等.南水北调对湖北丹江口水库区土地资源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2):109-113.

[2] 柳较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丹流域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探讨F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0-24.

[3] 市国土资源局.湖北省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牟)[EB/OL].[2008-09-04].

[4] 严炳洲.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已迫在眉睫[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ll-16.

[5] 打瞌睡的污水处理厂[EB/OL]..

[6] 9条支流124个排污口合围丹江口[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6(11):18.

[7] 要妥善处理三峡蓄水对中下游不利影响[N].新京报(电子版),201 1-05-19(1).[8]吴社全.陶德斌.总理在我市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N].十堰日报(电子版),2011-06-06(1).

[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EB/OL]..

[10] 卢家波.打好生态品牌,建设新竹溪――专访竹溪县委书记余春存[N].十堰周刊,2011-3-21(80).

[11] 王玮.生态,两竹农村发展的关键词[N]十堰周刊,2010-11-5(13).

[12] 黄华,胡红青.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6-69.

[13] 龚祥龙.汉江生态经济带[N].十堰周刊,201l-01-2l(6).

[14] 王乐文.陕西启动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lO年涉及280万人[EB/OL].news.sohu.corn/20110222/n279456783.shtml

[15] 程林,涂建华.枸建湖北西部绿色生态经济圈[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34-33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