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从吸引孩子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从吸引孩子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蜿蜒穿城而过的邕江,一头衔接云贵高原,一头流入珠江,南宁因依山近水而得灵气。“青山碧水绕城走,半城绿树半城楼。”在这座绿城之中,有一抹绿色格外特别,那就是“未名柳”。来自北大燕园的“未名柳”,被学校争相装点在校园,勾勒成最亮眼的景致。它蕴含着南宁人对教育的一番挚情和难得的心意。如今,“未名柳”已在南宁学子的悉心呵护下坚强生长,它生发出的不仅仅是希望,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是一份教育情怀。

把书读薄,把人做厚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10年来,衡阳路小学秉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理念,坚持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让国学融入课堂、融入校园、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扬起了“文化立校”的大旗。在被称为“书香王国”的开架书廊旁,在“长满书的大树”下,孩子们相聚在一起,一首首雅韵古诗、一篇篇梦幻童话、一本本名人巨著,都像明亮的阳光一样洒满校园,照耀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所有进入衡阳路小学的孩子都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香。成长日记、自编童话、手抄报……孩子们寻到了各自的方式“修行”,去战胜、胆怯和孤独,去追寻他们的梦想、欢乐、信心和力量。

学校还先后举办了以“喜吟中华经典,笑看少年风采”“读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我们一起走来”等主题读书节活动,在精彩纷呈的节目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千人齐诵千古名篇的恢宏,体会到了诸子百家思想的深邃、唐诗的浪漫、汉赋的潇洒和宋词的凝重,从而有信心、有恒心走上“书香人生,诗意童年”之路。记者来校采访的当天,刚好是每周二下午的大阅读课。教室里,草坪上,绿荫下,文化长廊旁,伴随着柔和舒缓的乐曲,同学们选取各自喜爱的书籍,三两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的惬意。在这个快餐时代,一所校园散发出的静谧与涵韵让人感到格外美好。

许必丰校长向记者介绍,学校还定期举办“月月经典沙龙论坛”,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把自己每月阅读的书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伴随着思想的碰撞,也将书中的谆谆教诲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之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校每年会举办一次“校园硬笔书法比赛”和“校园新诗创编比赛”,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写下自己的梦想,在人生之初尽情享受着“与书为伴”的快乐时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只有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最高境界。”的确如此,在书中,孩子们读到了“天下为公”的理念,读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读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情操,读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阅读能够让人慢下来、沉淀下来,而经典诵读赋予了孩子们更加宽阔的精神世界,也为美好的童年增添了宝贵的书香之气。

“一班一品”,一撇一捺

要想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创造一方教育生态沃土,让每个生命都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就要探寻适宜生命成长的活动形式,既要有鲜明的育人特色,也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一班一品”绘成长,一撇一捺写人生。南宁市第十中学的“一班一品”工程建设,以自主探索、班校结合的研究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观,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所谓“一班一品”,就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去创设本班的德育品牌。

初十(2)班的班级品牌是“让优秀影片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介绍到班级品牌提出的缘由时,梁家乐老师说:“我不仅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位德育教师,我肩负着塑造学生良好品性的重任。如今,学生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世界,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虽然表现得很成熟,但内心却仍然稚嫩,因此采取什么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我们的教育多半是说教,这种水过鸭背的形式,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带着这份思考与责任,梁家乐老师与学生一起开始了愉快的探索之路。他们确定了以优秀影视资源为载体的班级品牌,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替代传统说教,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011年5月8日,这一天是母亲节。同学们观看了一段有关孝顺的视频《天堂午餐》。“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这段火爆网络的视频短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悲伤故事:儿子小翼为天堂里的母亲精心准备着午餐,这是他第一次下厨,切菜、洗菜、做饭,他始终面带微笑,一边做饭一边回忆起和母亲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妈妈曾笑着问:“妈什么时候能吃上儿子给我做的饭?”做完饭,小翼把亲手做的小菜一一摆上桌子,为母亲盛上满满一碗饭,让妈妈坐下,示意妈妈多吃菜。当他回过头时,泪水却一滴滴掉了下来。旁边的椅子上,根本没有人。前几天,妈妈像往常一样提着菜正准备上楼,却突然昏倒在地,再也没起来。“妈,你还没吃上我做的饭呢!妈……你怎么就走了呢!”儿子看着椅子上妈妈的遗像,痛哭流涕。

视频播完,梁家乐老师说道:“‘百善孝为先’,这个故事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虽然只是6分钟的短片,却已让很多同学眼含热泪,沉思良久。

唐诗、宋词、元曲、新诗,中国的诗歌作品光彩夺目。诗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鉴赏诗歌,能陶冶情操、纯洁心灵、提高文学素养。为了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高一(12)班让诗歌走进生活、走进班级、走进学生,“我们徜徉在诗海”是他们的班级品牌。

诗歌教育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领悟程度、学习态度有关系。班主任石冬菲老师将诗歌教育细化为学习诗歌——感受诗歌——品悟诗歌三个阶段,通过营造一个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热爱诗歌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在诗歌的朗诵和学习中完成品德的塑造。

令石冬菲老师感到欣慰的是,诗歌文化真正地在高一(12)班“复兴”了。“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朗诵比赛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诗歌朗诵的魅力。庞文凤同学在描述周斌同学朗诵的《沁园春?长沙》时这样说:“他那抑扬顿挫、感情充沛的朗诵,似乎把我们带到了橘子洲,带到了那个激情岁月,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英姿勃发的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更可喜的是,同学们开始把学习诗歌的热情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刘朝建同学的英语底子很差,英语课基本上是不听的,考试成绩都是在几十分左右徘徊。一次,老师在介绍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刘朝建被这充满真挚和力量的言辞深深吸引了,在同学们的注目下,他在课上用中文把原文慷慨激昂地朗诵了出来。意犹未尽的他,看到文后有一段英文原文,突然产生了想用英文朗诵的念头。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不停地查阅资料、询问老师,一次英语课上,他竟然真的用流利的英文朗诵了原文。从此,刘朝建同学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增,被班里的同学冠以“单词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