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善若水 为人师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善若水 为人师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其中所体现的至纯至善的精神境界,就是爱。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的根基和灵魂。老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老师不仅要做“经师”,也要做“人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爱心;钻研;道德品格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13-2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诱惑,作为享有世界上崇高美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如何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做孩子心中的天使,还原我们原先的那份纯真的教育,一直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道德课题。

一、充满爱心,忠诚事业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其中所体现的至纯至善的精神境界,就是爱。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的根基和灵魂。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曾说:“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这一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让人听来情真意切而思绪万千。老师之职责乃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长的发现者。而这些都离不开爱心,爱心是构建教育“责任大厦”的基石。一个教师能否尽责,关键取决于有无爱心。一个尽责的老师必然是乐于向学生施展爱心的,为此,在教师道德价值判断中我们应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为此,首先教育者要“平”爱,勿偏爱。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手掌。我们所遇到的教育对象,总是有差异的。有的聪明,有的反应迟缓;有的活跃,有的文静;有的所谓听话,招人喜爱,有的调皮捣蛋,令人生厌等等。如何面对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面临着两种道德选择:一是“平”爱,即一视同仁;另一选择是厚此薄彼,即所谓的偏爱。“平”爱要求老师对学生爱而公平、公正,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成绩面前人人关爱。而偏爱则表现为对学生爱而不均,爱而不公。对成绩好的、家境好的、听话的就百般宠爱,而对成绩差的、家境差的、调皮的就横眉冷对,这种偏爱行为,对学生、教师和教育都会带来严重不利的后果。被嫌弃的学生因得不到爱而自抛自弃,失去信心;被偏爱的学生因长期过分纵容而骄傲自满,甚至会造成与其他同学的疏远和隔阂,也使学生对老师的偏爱产生不满,使老师在学生心中失去应有的威信。想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影子,我们还能让这种悲剧重演吗?!黑格尔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让我们走进学生心田,以“平”爱的胸怀,包容学生的全部。冰心有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她爱玫瑰,“不但喜爱玫瑰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的尖硬的刺”。这就是一种“平”爱的精神。

其次教育者要严爱,勿宠爱。在教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受功利主义的驱动,为了提高自己在学校的民意测评成绩或其他目的,就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以获得学生的好感,对不守纪律的学生也表现出姑息迁就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也不指出加以教育纠正。这种什么都充当“老好人”的做法是一种无为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严爱是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德智体心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的需要。试想一下,教育缺失爱,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怎能传承这份爱。因此,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不成熟的想法和错误行为要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和引导,而不能听之任之,充耳不闻,否则,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变异的爱。

再次教育者要恒爱,勿“阵”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随遇而安,也不能随机而去,要持之以恒。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周边的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我们对学生真切的爱不能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改变我们爱的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生活的变故和困难进而将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学生,对学生时冷时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当然这并非易事,这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才能避免对学生亲一阵疏一阵情况的发生,以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

二、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老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老师不仅要做“经师”,也要做“人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为此,教师自己不仅要储备足够量的“水”,并且要勤换水,这样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一直关心教育事业的共和国总理曾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上特别要求:“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软实力,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读书是文化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一个民族读书的人口越多,知识传递就越快,文明程度就越高,发展就会越好越快。阅读的力量永远闪烁在文坛巨擎的不朽经典里。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说明,只有辛勤读书,博采众长,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书写更美丽的人生和世界。

三、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尔——论教育》中强调:“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和道德情操为受教育的对象树立起学习的楷模。

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的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尽管“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和老师密切接触。因此,老师的形象如何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

因此,老师能否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他们用行动在孩子们面前树立了一座座丰碑,相信这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为之流泪,为之叹惋,为之感动。他们是真正照耀在孩子们身上“最灿烂的阳光”。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四川一中学教师却在地震发生瞬间独自逃跑而置学生安危于不顾,被人讽为“范跑跑”。作为一个教师,他没有体现师德闪光;作为生命个体,他也没有展现生命之美,却使我们看到了他的背后是一个摒弃的教师职责,一个苍白渺小自私的道德矮子。

师德是教师之魂。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道德实践中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