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探讨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保险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其中校企合作方式尤其引人注意。本文通过对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分析,试图嫁接到中国保险业,以解决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稀缺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保险业 国外模式

2005 年以来,随着中国的保险行业的逐渐放开,保险业务的迅速增加导致对人才需求陡增,保险人才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人们探讨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试图用来解决这个发展瓶颈,其中校企合作方式尤其引人注意。校企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有计划有监督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注重对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1、我国保险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保险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而且行业的发展之迅速不仅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技术及保险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却跟不上行业的需求,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如何化解这个矛盾,许多人将眼观盯在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作虽然不是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其作用却是显著的。之所以能够实现双赢,就在于校企合作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双方既有这个合作的愿望,又有合作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二者合作能够产生“1+1>2”的效果。

首先,校企合作能产生规模效应。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社会组织形式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理念,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学校的一个专业面对多个企业合作,培养的不仅是一个而是一批技能型人才,解决的不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批企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第二,校企合作能够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的各类保险院校都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能够进行实训,然后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在这种培养方法下,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经过三到五年的培训就可成为基本合格的保险行业员工。这与传统的师带徒和企办校制度相比,效率更高。

第三,校企合作能够保证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不仅具有校内文化知识的教学还具备对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实训,是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制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水平。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使对人才供应、需求双方以及学生本身都满意。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尤其是在我国保险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东西还很不成熟,变化很快,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够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用。

2、国外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特点

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官相结合模式”以及澳大利亚TAFE 体系。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败,其被战争的破坏程度远比日本严重,但是德国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就从一片废墟上发展成一个世界强国,诸于奔驰、宝马、奥迪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均来自于德国。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着高科技,以及有着高水准的一线技术员工,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由职业学校来完成的,而是由企业和职业学校(院)双方共同完成,二者互相补充、互相支持,除了企业和学校之外,还有工商协会――作为第三方在中间进行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在德国,双元制应用比较广泛,企业与学校一同制定培训大纲,以企业定向培养为主,不像我国以学校培养为主,忽略了企业的需求,这是与我国职业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美国的合作教育始于1906,其实施办法是:新生在入学后,先在大学里进修半年,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训和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在毕业前半年再返回学校集中学习,直至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这样既能减轻大学在教学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制,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获得就业技能和经验。这种模式:

(1)教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及义务。再由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监督学生工作,了解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的矛盾及要求并进行有效沟通;企业负责提供工作岗位、一定的劳动报酬,并且派遣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关于劳动岗位、安全操作等进行辅佐,帮助学校教师确定学生所应当掌握的技能,共同测定学生成绩、工作质量、劳动态度等。

(2)教学时间分配上,在校学习时间与在企业实训时间对等,学习与劳动两者之间进行更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实践证明,这种合作教育方式符合是社会的发展要求的,而且适合大众的生活需求,是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合作,三方获益的一种教育模式。

英国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正常学习期间抽出一个工作学期,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以职业员工的身份参加工作并获得报酬。这种制度的学制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制指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的时间的总时间很长,例如4年。短期则通常只有6个月左右。在这种合作教育下的学生也分为两类:依托于企业和依托于学校。依托于企业的学生,不管是在企业工作还是在学校学习,企业都付给报酬。依托于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由学生自己自费或者学校提供资助,在企业工作时则可以领取企业支付的工资。企业的员工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更高的职业资格,提高职业水平和素质,因而可以改善其职业前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学校的学生由于有企业实习经验,在就业选择中则有可能处于优势。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生产技巧及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管理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熟悉自己所从事的工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前后工序的衔接关系。

日本的“产学官合作”主要是校企合作中除了企业和学校外两方,政府也介入其中。在这种模式,政府通过颁布一些法规促进校企合作,某些自办产业的职业院校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且日本产业界对校企合作高度重视并提供物质保障。主要方式有:

(1) 业界向学校提供资金赞助,用来丰富教学资源及改善相关的教学条件。

(2)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学校接受委托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而企业则需要提供相应的资金。

(3)企业与学校之间定期进行关于人才培养的交流,使学校了解企业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能有所用,顺应企业的需求。

(4)学校举办各种讲座,邀请企业成功人士讲授生产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或者举办各种职业技能资格的考核使学生能更广泛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澳大利亚,毕业即意味着就业,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系统――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它是南半球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也是全球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该体系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化为导向”,另外TAFE的终身教育和立交桥形式的教育体系在招生方面没有年龄的限制,鼓励人们不断地学习,以满足并完善人们在职业改变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这些都是此体系的成功之处。而且澳大利亚政府对这种教育体系持高度支持的态度,TAFE学院的征地、基建、实训设备等主要硬件建设基本上是由政府通过审核批准的专项经费来完成的。

这些不同校企合作模式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1)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前提。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大部分时间去企业参加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在教学考核中,实施校企合作的高校不在把目光仅仅放在考试成绩上,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学生的品质、交际能力都已列入高校的重点考察范围,而把专业是否对口放在了次要范围。

(2)学校内部有一个结构层次分明且工作效率极高的教育管理机构,该机构拥有十分齐全的用人单位的资料,在合作中充当协调员的作用,承担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3)从国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对合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鼓励性政策或优惠政策能形成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从而促进社会各界校企合作的形成。

3、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保险教育的启示

对于校企合作,不管是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是各个保险企业或者是培养保险人才的各个学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由于保险行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可借鉴经验比较少,加之保险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的校企合作可以说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但从国外合作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校企合作需要转变学校的办学思想

实施校企合作的高校要从传统的考核学生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转变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上来,因此合作教育与教育方式的改革,尤其是教学方式及内容的改革有着紧密联系,使高校能适应科技及经济的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保持高校的灵活性,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合作教育促使高等学校对一些专业的课程安排做出调整,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得到实践并且能及时找到不足之处而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校企合作要建立好校企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

校企合作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与途径发展,有赖于企业与学校良好的沟通机制。根据国外的校企合作经验,企业与学校都应该指派具体的人来负责相关事宜,特别是进行沟通与协调工作。具体来看,在合作初期,双方需要就教学的内容、科目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沟通,以便于后期工作的展开,为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创造条件。在合作过程中,有很多的突发事情可能发生,需要双方及时有效地沟通,有效处理。

(3)校企合作需要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相关支持与协调,以解决在校企合作中可能遇到的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政府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涉及到体制、运行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尚难以突破,这样在合作中就很难规范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不管是德国还是英国或澳大利亚,它们无不依赖法律制度建设给予支持和保障。目前国内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学校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并不是十分积极。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校企合作能够实现校企双赢。校企合作使学校清楚企业需要员工掌握哪些知识与能力,掌握到什么程度等具体要求,从而有利于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常常存在的所教非所用的矛盾,最终受益的必然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培养更多的企业急需、又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招聘费用和岗前培训的费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和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之间为争夺人才而相互“挖墙脚”的后果,防止恶性竞争。

4、结论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共赢的有效方法,为了校企合作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学校应积极深入保险企业,使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学方法与企业要求同步,从而更有利的实现学校的特色教学,提高学校就业率与企业人才高效运行的多赢局势,同时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组织结构,注重创新,加强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使企业各部组织的功能发挥最高水平,塑造优秀企业品牌。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桥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及关注,及时的反馈双方信息,最终实现保险企业蓬勃发展,学校优秀人才培养,政府和谐建设的繁荣,富强美好蓝图。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险公司员工教育培养的模式研究(编号:xjk011ccg0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邢天才.我国保险文化与保险教育问题探讨[J].保险研究,2009,(11).

[2]王沐智.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以及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3]刘永刚,修波董,玉凤,张杰.现阶段高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4]闫朝辉.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培训,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