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需要用脑吃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需要用脑吃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本的人均寿命比中国高10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四大因素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与寿命:一是遗传,占15分;二是环境,占17分;三是医疗,占8分;四是生活方式,占60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活方式。如此看来,我们和长寿民族日本形成的巨大差别,主要不在遗传,不在环境,而在生活方式方面。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心理,《中国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0岁》一文中,也提到日本人在运动和心理调节方面的优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更重要、更关键的还是饮食习惯,还是吃、喝这两个维持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因此,日本人吃什么和怎么吃,尤其值得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真的“会吃”吗?

“说到底,我们比人家低的那‘10岁’,是被我们自己抹掉的……从饮食这个‘根儿’上,我们就差了人家一大截!”就《中国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0岁》一文,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美肥胖研究协会会员西木博士点评分析时,首先从日本人的饮食特点上一语惊人地道出了“谜底”。

日本人并不是“吝啬鬼”

在《中国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0岁》一文中,王德荣大夫说,刚到日本时,很长时间都饿得饥肠辘辘,因为日本医院食堂的饭少得可怜,“感觉日本人的饭量只有中国人的一半,即使是干体力活的,饭量也比我们少得多。”

“日本人个个都是吝啬鬼吗?非也!少食本身就是一种养生之道。”西木博士解释,人吃下食物,在吸收营养时,氧化作用也在同时进行着,这个作用会产生自由基等毒素。因而,长寿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在身体充分吸收营养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氧化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也就是说,健康长寿的饮食,需要在吸收营养与抗氧化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人不吃饭会饿,但吃多了不仅体内产生更多的毒素,还会使身体器官受到更多的损耗。”西木博士说,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70~80岁,如果没有多余的毒素和对器官过度的损害,寿命本该再翻一倍的。

日本人吃得少,并不是刻意为之。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免除了饥饿之苦?

“这个谜的谜底,其实《中国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0岁》已经揭开了,就是没有说得更明确。日本人的膳食特点是食物种类多样而不偏嗜,每顿菜肴品种多,鱼、肉、蔬菜、豆类、水果和米、面,花样繁多,特别是每餐都会有新鲜的海产品―这就使得他们的血糖稳定,营养供应充足,即使吃得少,也不会感到饥饿。”西木博士觉得,只要把10种食物摄入全面了,即便每种都有很少一点,也能起到“充饥”而且营养平衡的功效:“一是各种鱼类,二是海鲜(虾类、蟹类、贝类、海参等),三是海藻(海带、海苔、紫菜、裙带菜等),四是各种肉类(鸡肉、羊肉、猪肉、牛肉、兔肉等),五是各种蛋类,六是所有蔬菜,七是水果,八是坚果类,九是各类种子,十是菌类食品。吃过日本餐的朋友,对照上述食品,可以闭上眼仔细想想,以上食品在日本餐里是不是很丰富?是不是基本上每餐都能吃到?”

说起日本人对吃鱼的偏爱,西木博士觉得这可以说是他们长寿的“独门秘诀”:鱼―尤其是深海鱼,对人类有说不尽的好处。人类来源于海洋,人体的化学结构与海洋十分接近―大约60%水,18%为蛋白质,6%矿物质和维生素,1%的碳水化合物。而鱼油与人脑的结构也十分接近。人类从海洋中来,人类通过来自海洋的食品得以进化,因而人类需要来自大海的营养。”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人离不开鱼,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西木博士幽默地说。

能生吃就要生吃

说起来,不爱吃日本餐的中国人几乎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受不了日本餐的“没滋没味”。《中国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0岁》一文中就提到,日本人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者蒸煮。他们不仅生吃各类蔬菜,像三文鱼、金枪鱼、章鱼、秋刀鱼、生蚝、牛肉、羊肉以及蛋类等也都吃生的!最多也就弄到三四成熟,而所有的烹饪方式不过炖一炖、煮一煮。

“在口味上,日本人也许确实不如我们会吃;但若论营养和健康,中餐就未必比得过他们了。”

西木博士说,任何生物,从植物、动物到人类,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代谢和转化必须有酶的参与。酶是个“脆弱的家伙”,60oC以上会失去活性,所以经不起煎、炸、烧、烤,而食物中的各种维生素在加热的情况下也会被大量破坏。人体本身是天然食物的最佳加工厂,可以最充分地利用生食中的酶和营养。生食或是轻微烹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轻微烹调或未经烹调的食物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最佳的能量和营养,同时还是身体最好的药物。例如,许多天然植物含有抗氧化剂,可以消灭自由基,对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然而,对食物过度烹饪后,食物中的酶失去了活性、维生素和抗氧化剂被破坏、蛋白被歪曲、脂肪被氧化。与生食相比,熟食的营养价值平均减少30%以上。

西木博士指出,在所有的食物中,惟一不能生吃的是粮食。“粮食包括豆类,含有阻酶剂和植物凝集素,它对粮食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使其在自然的外界环境中放置很久而不会变质。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人体无法消化它,必须通过加热烹饪的方式破坏它们的结构。但随着农业文明的到来,人类由对粮食的烹饪,无限扩大到了对所有的食物。”他强调,生食不仅营养全面,而且易代谢、强免疫,熟食则营养损失、增加代谢负担、削弱免疫力。“野鸭吃生食,可以展翅高飞。吃饲料的家鸭已经飞不起来了。家野鸭杂交后,吃生食的可飞,吃饲料的不能飞,正是这个道理。”

当然,食物生吃可以保持营养成分,但也要保证安全,注意清洗,消除致病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的危害,尚须审慎为之。

用嘴吃,还是用脑

西木博士指出,就保全食物的营养与减少毒素产生而言,各种烹饪方法的顺序从优到差应为:生、蒸、煮、炒、烤、炸―生食最好,炸的方法最差。日本人烹饪的方式完全符合这一顺序。

世界上的长寿民族除了日本外,还有地中海沿岸及北欧国家。论食材论吃法,这些民族都有其共同之处。难怪营养界有种说法:西方人(特别是长寿民族)用脑吃,很多中国人用嘴吃。即人家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和怎么吃,而我们是根据味道决定吃什么和怎么吃。

中餐的色香味闻名于世,中国人也一向以烹饪技术而自豪。中餐几大菜系无不变化多样,但其宗旨基本上都是围绕“口味”而展开的,即怎么好吃怎么来,很少考虑营养与健康。若提升到营养和长寿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高度,我们也许真的需要反思一下了:在好吃和营养两者之间,到底选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