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腊八粥 第4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腊八粥 第4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的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散文集》)

点评

作者用“蕴涵着温柔”的笔调,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拨动读者心弦的,不仅有“我”对往事的回忆,还有孩子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更具有一分肃穆与天真的感人力量在里面。读《腊八粥》让我们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平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慑人心魄?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其次,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产生同感与共鸣。

探究练习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文的构思来看,文章中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什么?

3.联系全文,揣摩作者“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时的心理,写一段心理活动。

4.本文和《本命年的回想》都写到了吃腊八粥,但两文的基调和表现的主题有很大的差异,试加以比较。

【郭俊臣/供稿】

参考答案

《腊八粥》

1.动作、语言。表现了孩子们和妈妈两代人对的怀念之情。

2.为下面记叙孩子们为了纪念而煮腊八粥作了铺垫。

3.围绕怀念和孩子懂事等几方面来回答即可。

4.基调:《腊八粥》,沉郁凝重;《本命年的回想》,欢快喜庆。主题:《腊八粥》表现的是对的怀念,《本命年的回想》表现的是春节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