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借意外,生成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借意外,生成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精彩在手指上生成

【案例】圆柱的表面积: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学生很顺利地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这时一位同学举手——

生1:我还发现一种方法:圆柱体表面积=底面周长×(半径+高)。

其他孩子一时满头雾水,我也颇感意外。稍作停顿,我把“球”踢给了学生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1(边说边演示):我把圆柱两个底面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也是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和两底面剪拼成的长方形又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图)。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底面半径),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半径+高)。

学生听完讲解后,恍然大悟,不约而同地点头。但片刻,教室里争论声又响了起来——

生2:我认为这种方法计算圆柱体表面积有时不太方便,比如圆柱只有一个底面时就不好算出它的表面积了。

师:是这样吗?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话音刚落,学生又“忙”开了。由于有了刚才的探究作为基础,不一会就有同学纷纷举手。

生3: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求圆柱的表面积。把圆柱的侧面平均分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再与底面剪拼成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周长的一半,宽=高×2+半径,这样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表面积=底面周长的一半×(高×2+半径)。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因为这个“意外”,师生的智慧产生激烈地碰撞。学生在“做数学”中不仅经历了圆柱表面积的探究过程,而且在这样一个不断思考又不断发现的过程中,享受着探索带来的兴奋,享受着与发现随之而来的激动,数学课堂因此有了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二、精彩在“节外生枝”处生成

【案例】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揭示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看书梳理。突然,一个学生疑惑地问:“书上怎么没有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书上都出现了相关的计算公式,但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却不再出现。

我微笑着对学生说:“是啊,公式怎么消失了?是不是编教材的老师忘写上了?”

教室内一片寂静,学生陷入了思考并开始和同伴商量。之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很长,不好记,还不如一个一个面地去求好。

生2:防止有些学生记了公式就死搬硬套地求物体的表面积。……

无意插柳柳成荫。就这样,从“无心插柳”处,在“节外生枝”时,在“旁征博引”中,学生深入进行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活动,课程内容持续生成,“节外生枝”成了“点睛之笔”,机智地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柳成荫”的魅力与收获。

3、精彩在“错误”处生成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在学生续编儿歌《数青蛙》后进行交流:

生1: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扑通e声跳下水。

面对学生的错误“创作”,我给出了中性甚至带有激励性的评价和引导。

师:你知道用字母来表示,很好。但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母呢?

生1:因为青蛙的嘴、眼睛、腿的数量不一样。

师(欣喜,找到导火索了):那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呢……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点拨。从“山重水复”出发,进行“柳暗花明”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最终“拨开云雾见明月”,让原本恼人的“事故”来了个“华丽转身”成为动人的“故事”,为课堂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精彩在“差异”处生成

【案例】路程、速度、时间: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600米,他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有一天小明起床晚了,离上课只剩9分钟,问小明步行上学会不会迟到?当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做法:

比路程:60×9=540(米) 540

比速度:600÷9=66(米/分)……6(米) 66>60

比时间:600÷60=10(分) 9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本例中,由于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设计了开放的课堂环境,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了各自的理解,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百家争鸣”中成就了“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生命舞台,是随时发现意外通道、美丽图景的智慧之旅。期待着,我们的数学课堂都能激荡着师生的灵气,绽放美丽的意外,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

【作者单位:汤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