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教师情感素养的养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教师情感素养的养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可见,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然而,由于传统教育忽视“人”,即忽视教育对人的价值,陷于“目中无人”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念中,更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对其情感关注不够。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所以,现代教师仅仅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是不可能圆满完全教书育人的使命的。第斯多惠强调:“一个具备渊博的普通和专业知识及高度道德品质的人才可能成为好的教师。”情感素养是现代教师专业素养的组成部分,对教师的自身、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现代教师情感素养的构成及养成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一、教师情感素养的构成

情感也称感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体验。“素养”也称为涵养、修养,指人们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发展和完善自己为目标的一种调整、充实和提高自我的活动及其结果。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有丰富的情感素养。教师的情感素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对象的情感。

1 对教育事业的敬业之情――热情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有了事业心才能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才能自强不息的永远向前追求,实现自我超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是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教师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原则。

首先,热爱教育事业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最高体现。集体主义要求教师要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教育自产生以来就离不开教师,教师按照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但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左右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事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所以,21世纪的教师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坚持育人为本,奉献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出“情感+智力”的人才。

其次,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认识教师的义务、良心、幸福等范畴的钥匙。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把培养学生作为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才能对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违背道德时,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师的幸福和价值,从而全身心热爱教育事业。

最后,热爱教育事业也是衡量教师行为和品质的基本标准。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所有的这些标准只有同热爱教育事业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判断标准。一个教师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但是教师只要有全心全意的投入教育事业的信念,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受人尊重的教师。因此,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现代教师基本情感素养。

2 教师对教育对象的关爱之情――真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作为一教师仅仅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师才可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是现代教师重要的情感素养。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情感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尊重、理解和接纳等方面。

(1)对学生爱的情感。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育的情感基础,只有心中有爱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爱的种子。师爱可以给学生温暖和动力,使学生精神愉快;师爱是学生都盼望的精神雨露。教育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用爱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才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2)对学生尊重的情感。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一个人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反之,就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感。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学生作为一个“未成熟”的生命体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无数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表明: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从而投李以报地认真对待学习,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3)对学生理解的情感。人有沟通与交流的需要,交往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情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需要满足则产生愉快情感,反之产生消极情感。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恰恰是更强化了教师作为人的作用,其中最根本的是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个体人格的影响力。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体验和困惑。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只有先理解学生,学生才有可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发奋图强地学习。

(4)对学生接纳的情感。教师接纳学生不仅表现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优点更应该从容地接受学生的缺点。“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正在发展中的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应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悦纳自己,敢于在学生面前剖析自己的缺点。使学生懂得有缺点并不可怕,只要能善于接纳自己的不足,就能更好发展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情感素养养成的路径

良好的情感对教师、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具有良好的情感教师才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培养出情感健康和人格完整的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情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被视为和智力教育同等重要,因此,教师教育也要重视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在教师情感养成的过程中,外部条件固然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情感的自我修养。培养教师情感素养的路径很多,这里主要从教师角度探求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用爱来浇灌。长期以来,学生之所以出现大量的情感问题,其根源在教育。由于教师缺乏情感智力,忽视学生情感的教育

与疏导。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要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学生冰封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光明和温暖,从而体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 增强情感表达的艺术,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感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情感表达差的教师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比较差。教师通过加强情感表达的艺术,能让教学更加的有效,学生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发展。

3 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学生。

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还包括情感素养。教师应当自觉地将情感修养放在自身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之中。读书能使人明智、聪慧,更加能让人情感更加丰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情感会更加丰富,从而才能培养出情感丰富的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更多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抓住各种时机充实和提升自己。

4 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并在交往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交往中的积极情感能使人更加的热爱生活、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消极情感则会导致情绪低落、缺乏工作的动力和生活的激情、形成不良的性格,不利于人格的发展。同时,合作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能力,通过与人合作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一个不善于合作的老师,要把育人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学会合作已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教师只有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才能培养出21世纪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

情感素养作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必修内容。情感的自我修养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效。然而,任何事物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都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样,教师情感素养培养也要受都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需要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