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酒精中成长 在酒精中颓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歌德有一次出门旅行,路过一家饭馆,进去要了一杯酒,他先尝了尝,然后往里面添了点水。邻桌几个正在喝酒的大学生看到歌德的行为,不禁哄然大笑。
其中一个讥讽地问:“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往酒里兑水呢?”歌德又呷了一口说:“光喝水使人变哑,池塘里的鱼儿就是证明;光喝酒使人变傻,在座的各位就是证明。我两者都不愿意做,所以酒要掺水喝。”
难怪,现代人更爱喝洋酒,因为洋酒可以任意兑水。
对于酒,有人喜欢浅酌低唱的微醺,有人喜欢在执壶牛饮后沉醉。有人视为“琼浆玉液”,嗜之如命,劝君更进一杯酒;也有人把酒当做“迷魂汤”,“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这杯中之物,在人们生命中的罪与过,到底如何述说?
喝酒的高境界,在于似醉非醉之司,很多人会妙语连珠,思维洞开,他们往往能在酒中得到真理与存在。
对文人和艺术家来说,酒能产生异常纳创作;中动和丰富的联想,催化出灵感,产生一种独特的回味悠长的文化品位。文人和艺术家因嗜酒而死的人众多,李白、杜甫、曹雪芹、凡高、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中有“酒的芳香”、“酒的欢乐”、“酒的悲哀”,酒和他们的作品一起辉煌灿烂。
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战期间,邱吉尔访苏,与斯大林达成联手抗德共识之后,兴冲冲准备回国。上飞机前几小时,斯大林邀他共饮,邱吉尔以善饮闻名,当然不推辞。其实,邱吉尔的用意是想借最后一点时间在酒桌上更深一步了解斯大林,因为当时有传闻说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不甚稳固。在斯大林住宅内,宾主对饮,庆祝这次会谈圆满成功,两人推杯换盏,很快就酒酣耳热。这时,莫洛托夫走了进来,他是斯大林的红人,酒量颇大,斯大林特地叫他前来助兴。莫洛托夫入席后,便出力想在两位巨头面前献殷勤,不住为邱吉尔劝酒。
不多一会儿,三人都有些醉意,邱吉尔觉得时机已到,对斯大林说:“您是否了解您的外交部长最近访问纽约时说,他去纽约完全是自己的主张,回来迟了,也并不是飞机出了问题,而是他本人的意志。”苏联官员在斯大林面前一向唯唯诺诺,言不敢高声,果然莫洛托夫9下坏了,惊慌地盯着斯大林。斯大林酒兴正酣,也不以为意,半开玩笑地说:“他去的不是纽约,而是另一些暴徒居住的芝加哥。”言毕,继续举杯邀饮。莫洛托夫这才放下心来,拘谨地微笑了一下。
邱吉尔把这一幕看得真切,证实了斯大林在国内的无上地位,相信他们之间的协议有了保障。
于此可见,饮酒既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
南北战争期间,某个禁酒委员会的负责人跑来找美国总统林肯,要求他把常胜将军格兰特免职,理由是,格兰特经常酗酒。“格兰特酗的是什么酒?”林肯认真地询问。“威士忌。”其负责人兴奋地回答。“请听好,以我的名义,给所有的将军都送一桶威士忌去,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打赢这场战争了。”林肯说。
不记得谁说过“没有酒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酒的民族是悲哀的”。三国时期的曹操曾下过禁酒令,孔融便在《与曹操书》中列举以酒推动政事的实例,他说:“酒之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炎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锤,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盅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主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看来,酒之文化,就像陈年老窖,时间久远了,味道越是精致、绵长。
最后,想用某作家的话来做个结尾:“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有酒学仙,无酒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