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灵感”从何而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较长一段时间,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冲刺高分相当困难,陷入及格更低的分也相当困难。当然,后者是好事,前者就有些不令人满意了。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处于不上不下阶段。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属于既不容易拿分,也不会大量失分的学科。以至于后期沦为学生、家长相对放松的学科,因为抓分相当困难。
语文重要,但重在积累。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根据,但语文仅仅靠积累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牢固的语文思维。这种语文思维也就是大多数人俗称的“灵感”或“灵气”。这种“灵感”或“灵气”绝大部分人把它归之为天赋,知道重要,却不知道如此重要的“灵感”(“灵气”)如何开启,很多人对此无可奈何、听天由命。其实这种所谓的天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长时间训练达到的。
如何开启学生的这种语文思维是我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这种语文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做一个会想的人,一个会用语文方式进行“想”的人。如何去想?我就此分为五种方式:
第一,发散式。
释义:由思考点向四周发散式思考(思考点:在训练中为某物或某一出发点)。
例一:出示一根粉笔让学生展开思维。这时思考点为这根粉笔。
(发散式思维)答案一:白色
答案二:粉尘污染
答案三:老师
答案四:金箍棒
(根据学生实际训练程度进行答案数量上的要求,进步期可以是3个或者5个,中期可以是10到20个,高峰期可以是50甚至100个。)
第二,渐进式。
释义:由思考点进行一、二、三阶段甚至更多的延伸。
例一:依然以以上的一根粉笔为例。
(渐进式思维)答案一:白色
答案二:雪
答案三:白雪公主
答案四:《格林童话》
(答案二是在答案一的基础上思考得来的,答案三是在答案二的基础上得来的,就像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的。)
例二:出示一杯茶,要求学生用渐进式思维方式进行渐进式思考,然后六个答案。
答案一:老舍茶馆
答案二:老舍
答案三:《月牙儿》
答案四:祥林嫂
答案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缠足的陋习
答案六:19世界欧洲束腰事件
第三,分解式。
释义:将思考点拆分成若干的部分进行思考。
例子:出示一瓶矿泉水,学生用分解式思考。
提示:内外拆分
上下拆分
左右拆分
各部拆分
答案一:黄河
答案二:皮革制药的胶囊
答案三:五星红旗(盖子为红色)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要求答案数量进行训练。)
第四,并列式。
释义:由思考点出发并列引出思考。
例子:出示一杯装有液体的杯子,请学生并列式思维。
答案一:水。
答案二:茶水。
答案三:酒
答案四:汗水。
第五,复合式。
释义:将以上思维方式随意搭配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子:并列式加渐进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样举以上的例子,出示一杯装有液体的杯子。
学生在答案一水的基础上进行渐进世界上最后一杯水
在答案二(茶水)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思维茶圣陆羽
在答案三(酒)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思维中国酒文化
在答案四(汗水)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思维未来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杯进了第一个球后的汗水。
以上的思维方式可以化作具体的语文思维题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以上的例子就是一个个比较直观的实物型的思维题,在训练过程中这是最基础最前期的思维训练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控程度慢慢加深,学生就一个点可以开启无数的思维,更不要说如阅读、作文那样的语文题目。
语文思维的开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启蒙期(5岁到8岁)
第二期,跨越期(12岁左右)
第三期提高期(15岁左右)
其中最佳时期是第一期(启蒙期),但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往往错过最佳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同时还要面对竞争激烈而残酷的高考。所以,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责任更重,除了保证第三期的内容,使学生在深度上提高加深、广度上拓展延伸,更要大量地输入一、二期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保证实际的操练性,确保课前操练、课中贯穿、课后巩固;同时在训练时进行阶梯形训练,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只要我们引导开发、循序渐进,学生一定会在思维上达到一定高度,继而使语文成绩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