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知 表象 操作 识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知 表象 操作 识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是一种模拟性真、启发性强的直观教学媒体,现在已普遍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它集录音、录像等音、形、色的立体教学效果为一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特别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可将几何形体由静到动,化繁为简,使无声变有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

一、运用多媒体积累感知,体现“充分性”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掌握知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并能根据需要分层、分解或反复呈现,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如关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用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由于感知材料的不充分,学生很难想象出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所看到的只是把圆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形,所以很多学生对推导出的面积公式持怀疑态度。

感知材料的不充分,导致学生很难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便成了一句空话。例如应用多媒体进行以下演示:把一个圆形用不同颜色二等分成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各分成八个相同小扇形,通过移动、翻滚、重组排成上下两行,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依次把圆进行16、32等分的同样割拼,外加近似长方形虚线框的闪动显示,学生很直观地看清,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这样利用电脑的优势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变直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形成表象,体现“正确性”

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直观感知这个初级阶段,还应充分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表象是感知的结果,它与感知一样具有共同的直观形象性,但这种形象已具有初步的概括性,学生在形成表象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模糊表象及错误表象这两种问题,使感知到表象不能顺利实施。针对以上弊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表象,切实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加强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比较

学生形成表象的结果往往与教师出示图形的方式有关,教学中既要出示标准图形,又要出示非标准图形,不断变化其非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表象。

例如,教学梯形概念,为了使学生建立全面、正确的表象,出示一个标准梯形后,在屏幕上从不同角度移动这个梯形,要求学生进行辨别,并适时用闪烁的方法显示一组对边平行,以突出本质特征。

2.利用强弱成份对知觉效果的影响

学生的知觉效果极易受图形或实物强弱成份的影响,这是知觉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利用这一特点,应用多媒体呈现表象的重要部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表象。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很难建立四组棱的概念,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依次分组闪烁长度相等的四条棱,则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强化操作,体现“规范性”

实践和观察,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是进行抽象活动的依托和支柱。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进行有序、正确、规范的操作活动是实施这一过渡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把操作、语言、思维三者有机结合,把知识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使操作活动富有形象性,体现有序性,从而实现规范性。

1.在操作顺序上加以指导

如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应通过画高、沿高剪开、平移、拼合这样四个步骤,学生往往忽略了画高及平移这两个步骤而急于求成。运用多媒体,动感呈现这四个操作步骤,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无序的操作活动。

2.在操作难点上加以指导

动手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好操作难点,往往会导致整个操作活动的失败,利用多媒体在操作难点上加以引导,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用滚动法测量圆周长,学生往往从起点开始就直接操作,并不考虑起点所在直径与直尺一边的角度问题,导致操作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为了克服这一难点,可在屏幕上标出红色起点,显示红色起点所在直径与直尺的角度(一般以垂直为准),讲清操作难点,再由学生进行操作。

3.在操作失败处加以诱导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学生所学的转化思想只是把一个图形转化成另一个图形,而在运用旧知识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探索中,却发现很难实施。这时可在屏幕上显示学生许多失败的割拼法,在此基础上,适时诱导学生运用两个三角形来转化,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到一个新领域。

四、运用多媒体帮助识别,体现“深刻性”

小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形成的标准,就是能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其名称再现表象。识别、再现是相辅相成的。应用多媒体化繁为简、化虚为实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培养:

1.从种种图形中加以辨析

例如,让学生从一组图形中识别出所认识的图形,从较复杂的组合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并运用多媒体,把找出的正确图形闪烁呈现。

2.从一个图形某一特征中加以拓展

在学生有一定“再现”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半隐蔽图形的猜想练习。如三角形认识中设计遮去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在猜想基础上,适时动态地呈现表象结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又促进了再现和识别能力的提高,同时挖掘了思维的深度,充分体现了深刻性。

五、运用多媒体创造情境,体现“真实性”

在美国,当消费者走进“雨林咖啡厅”,首先听到滋滋的声音,然后会看到迷雾从岩石中升起,皮肤就会感觉到雾的柔软、冰凉,最后消费者可以闻到热带的气息,尝到鲜味,内心被打动。“雨林咖啡厅”是连续使用五种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在完全没有电脑的学习环境中,必须以人工方式实现体验的设计和实践,但即使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学热忱,往往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布置教学情境。即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目前的教学环境也不可能支持体验所需的完整物理环境。笔者认为,运用电脑是突破困境的方法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十分有利于增进其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能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这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其次,声音也是传播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语言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计算机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也能为我们提供其他感官刺激,给学习者创造出更逼真的体验情境。毫无疑问,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向学习者提供有持续吸引力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