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推动《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推动《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结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网络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探讨完善精品课程的基本要件建设,构建学习质量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以示借鉴。

关键词: 《网络基础》 精品课程 建设

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市级精品课程的通知》(穗教高教[2006]11号)公布了入选市级精品课程的30门课程名单,我院网络技术系的《网络基础》课程入选,被列为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市级精品课程。在《网络基础》被确定为精品课程之后,网络技术系黄友谦教授带领下的优秀的教师团队加大了对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针对我院这样实行学分制的学校的教学和培养以“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来设置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建设、教育支撑设施与条件等,并对如何通过精品课程的质量保证带动其他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以完善精品课程的基本要件建设为基础

课程基本要件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一门课程是否具有影响力,关键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效如何。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完备和改善课程基本要件上,着力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件,是科学界定教学内容的依据。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先进性关系的矛盾。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我们设计形成了包括基础性教学内容和选择性教学内容两大教学模块的新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所谓基础性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网络基础》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原理性强,在整体教学中约占60%左右;所谓选择性教学内容,是指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由教师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其特点是相对灵活,可以及时保持动态更新,约占教学内容的40%左右,以突出专业特性并给教师留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两大教学模块,一方面可以相对稳定并保证落实原理性的基础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态更新选择性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有效地解决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的矛盾,保证教学内容稳定性与先进性的协调统一。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数据通信和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为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局域网是广域网的基本单元,广域网一般均由局域网互联而成。此外,对网络管理(如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如在企业中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应用、金融机构的应用及 Internet 的应用等)的掌握应依据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获取知识的能力。

2.建成并开通了精品课程网站

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一本书”教学(“一本书”教学是指在大学学习中,教师讲授一本书,学生读一本书,考试内容局限于一本书的现象。这是由课程就是某一科目、某一教材的知识传授的课程观所局限的。僵化的课程体系配以“一本书”的课程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难免知识结构单一。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社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教学应是基于学科知识平台的教学,课程的教材应是一个开放体系。首先,教师应对现行的先进教材和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文献进行调研,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研究课程教材,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以使教学和科研真正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网络系在两年前启动了网络基础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网站。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讨论、课程习题、课程文献资料,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本课程已形成了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视频教学、习题与参考资料、实验与实践教学、学生评课等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科知识结构,达到“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能力”的人才培养目的,还可以在网上评课,这有利于课程组和教师广泛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

3.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实行的是“三三制”师资力量,三分之一来自企业,三分之一来自传统高校,三分之一来自海归,这三部分教师各有所长,各有不足,但将之融合在一起,就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网络基础》课程已经建立了一支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市场急需的网络技术应用人才,我院引进了一批资深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程序员,以及一批来自IT企业和海外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教师队伍能充分满足本课程教学的需要,由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课程的教学队伍由13人组成,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人。学历方面:硕士6人(含在读,1人为留学归国人员),本科7人。教学队伍的成员主要由计算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的教师组成。

高水平的科研是课程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根本。本课程的教师承担大量省部级和广州市级的教学教改和学科科研项目,并积极参加高等教育研究,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4.加大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的建设力度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工具。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材建设方面,受条件的限制,又因为华软学院是一所年轻的软件学院,最早开课时我们选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我们采取不断编写补充教材的措施来克服弊病。但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和办学宗旨,我们还是要想办法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由袁志老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于2005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属于“21世纪IT类专业实训系列教材”。目前第二期的教材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

当然,除了纸质的材料,我们还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和大量的电子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前面网站建设有介绍过),希望通过这种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5.创新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本门课程讲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下。

(1)大小班结合教学。按照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在教学上的特点的差异,实行大小班结合、大小课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大课上进行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讲述,注重少而精,启发式教学。在小课上,进行习题讲解、难点剖析,以习题课和实验课为主,注重互动式教学,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体验式、案例化教学。依托学校软件研究所、网络中心的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案例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操能力,联系一批往来企业,鼓励学生以社团的形式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和实施。

二、以构建学习质量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为保证

为保证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构建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相应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创建了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保证体系

我们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专业教学为内容,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了“全程式”的课程考核方式。“全程型”是指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除期末考试外,还布置作业、测验、讨论、调研和贯穿全过程的学风、科研考评,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考核方法包括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既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涵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状况与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

本课程尤其强化了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通过将各种形式的讨论发言、书面答题、单元测验、期中考试,包括出勤和学风等分解成小项,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努力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不断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创立了教师授课质量保证体系

结合我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实际,我们设计了“教学研究―团队推进―考评激励”的教师授课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在抓提高授课质量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学研究为先导,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近五年来,我们“网络基础”课程组的成员参与了省级教改工程研究课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发表了3篇教学研究论文。通过教改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对学科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的认知水平,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建立了定期“集体备课”、“教学法研究”、“互相听课”等教学合作与交流制度,研讨教学难题,切磋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或教训,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学队伍,提高授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校内外开设的本课程所有课堂全面实现精品教学。在此基础上,把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评促改,从多方面切实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的实施和教学各环节的不断创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显著提高。在“网络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将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教育效果。特别注意结合时展的主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专业理念的教育。而学生讲解、讨论发言、小组作业等多元化教学形式的采用,则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职业道德观念、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人文修养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人才气质。

2.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例如为了加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需求或计算机网络建设现状等详细情况发给每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该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对该单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在课程的最后,各小组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对此反映良好,教师也可综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绝大部分学生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交换机、路由器、Modem等设备的功能和应用,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加各种认证考试,学生中已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软件水平资格考试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和CISCO认证CCNA、CCNP的考试,一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或公司的技术骨干或项目经理。

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锤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4.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带动了我院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广州市的平均就业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我们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证明,大力实施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倾力打造精品课程,着力推进精品教学,构建高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新世纪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乐夫,郑国强.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发展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