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人塑造了全球消费者的娱乐口味,并把美国人的观念灌输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虽然大西洋对岸的“表弟”在地缘政治和军事实力上已然掌握了霸权,但是长久以来欧洲一直认为自己文化上的优势是不可挑战的: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只有欧洲才是伟大文学、高级时装和新时尚的诞生地。虽然美国文化已经传播到全球各地,但是欧州人认为它是低端浅薄的,超人和好莱坞在毕加索和戛纳面前一钱不值。

但是,通过对30多个国家文化产业人员的采访,法国著名记者、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新书《主流》中证明,美国已经赢得了争夺世界观众的战争,把欧洲人远远甩在了后面。美国已经率先通过文化出口占领了全球,通过电影、电视、音乐和书籍,美国人塑造了全球消费者的娱乐口味,并把美国人的观念灌输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马特尔说,即使美国失去了金融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它依然还有通过文化和技术出口所获得的软实力。

这样的调查和结论来自法国颇为惹人深思,法国政府一贯的推行法语和法国文化,反对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巴黎曾发生过一起“《侏罗纪公园》风波”。好莱坞这部描写恐龙的科幻恐怖电影在法国上映后很多人非常痴迷,巴黎知识界则强烈抗议,声称“美国电影就像这些恐龙一样正把其利爪伸向‘世界公园’”。一批著名影星冲进几家电影院,抢出《侏罗纪公园》的拷贝在街头焚烧,抗议好莱坞的“入侵”。

本书的作者马特尔曾任法国驻美国的文化随员多年,也算曾是“体制内人士”,但是《主流》一书一点没有法国精英的反美意识。相反,马特尔认为,美国的文化商人比他的欧洲同行在使用新数字媒体,比如手机和在线搜索向全球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和书籍上要娴熟得多。马特尔认为,美国成功的关键还在于美国人精于制作一种“每个人都喜欢的文化”,不过做到主流并不意味着美国化。美国强大之处在于能够创造普遍化还能迎合不同的兴趣。虽然别的国家总是抗议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实行帝国主义政策,但是它的文化出口却被视为民主的产物,从《阿凡达》、《指环王》再到Lady Gaga和《老友记》受到了全世界消费者的欢迎。所谓的“主流”正如该书英语版的副标题一样是“取悦世界的文化”。

本书告诉读者,任何一个想要创造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必须明确一个新的概念:大众文化不一定是低俗文化。马特尔认为主流是一种试图引导大众的思想和运动,往往是艺术的对立面。但美国主流文化是经过设计的标准化的“商业文化”。马特尔专门写了一章“美国的宝琳、蒂娜以及奥普拉”,来分析美国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模糊界限。这正是美国文化金球制胜的秘密。

马特尔穿行世界各地,报告当地的流行文化状态,他发现,如今美国面对着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竞争,印度、巴西、中国和韩国正努力出口自己的文化产品,成为地区性文化大国。因此出现了一些新词比如Bollywood(宝莱坞),Telenovelas(拉丁美洲肥皂剧),和K—pop(韩国流行音乐)。在拉丁美洲尤其明显,巴西成了美国文化产品的强大竞争对手。在阿拉伯世界,罗塔纳、半岛和中东广播中心正试图制造西方模式的替代品。

本书的结论是,虽然美国控制着主流娱乐文化并且影响着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它将依然作为世界各国的参照而继续与全世界竞争。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让欧洲的落伍显得更落伍。部分原因在于,欧洲人那些自诩的高端文化很难再获得其他地方观众的认同,欧洲的文学和电影晦涩难懂,傲慢自大,简直是自绝于广大群众。欧洲落伍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欧盟框架内的欧洲国家各自为政,几乎没有协作。同时,欧洲文化过于单一,马特尔认为,欧洲应该学习美国娱乐公司丰富多样的口味,以鲁珀特·默多克的福克斯娱乐集团为例,福克斯娱乐集团既有保守的福克斯新闻,也有像《辛普森一家》这样的自由派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