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至已至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至已至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九九歌”是用人们对冷暖的感受、表现和行动等,生动形象地反映夏季气候变化的情况。虽然“夏九九歌”不及“冬九九歌”叫得响,但它却比“冬九九歌”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青藏高原、大西北以及祖国边陲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一些地区不适用以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这是由我国南北温差冬季大、夏季小的因素造成的。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为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自昼最长的一天。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到了清代,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百官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众多史料证明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就是说,夏季三个月,这是万物繁茂华美的季节,天地之气上下交通,阳光雨露充足,草木开花结实。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晚睡早起,不要抱怨气候炎热,让神志怡悦不怒,像花朵在阳光照耀下怒放,装点出一片秀丽景色一样,要使体内阻气向外宣泄,精神饱满地与外界相适应,这是与夏天阳气旺盛相应、培养长气的方法。

养心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是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心境调养。

养身

夏季气候炎热,饮食上宜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青瓜、赤豆、绿豆、苦瓜之类;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也可适当选用具有酸味,辛辣香气的食物,可以开胃也助消化,增强脾胃的纳运功能。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酌情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水果,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丰富。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

养神

夏季来临,人们普遍还会有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的感觉,这对充满竞争社会中拼搏的人来说,无疑会增加精神压力。同时,这种压力还会导致肾上腺异常,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疾病。夏日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而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降低疾病缠身。

正如海水有潮有汐,人生也有自身的节律。日常中我们常说的“生物钟”,便是在长期的习惯中形成的“生物节律”。我们不难发现,中午有很多人嗜睡,究其原因,便是受昼夜节律中的次节律影响所致。从此角度来说,坚持午睡不仅是依节律而行,更是顺应了自然的养生规律。

养情

情志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这个时候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