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酒味杂莲香 香冷胜于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酒味杂莲香 香冷胜于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荷花被泉城济南誉为“市花”,泉城与荷有关的美食很多,过去济南人还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所喜爱。不过在济南的诸多荷花美食中,最具特色的当数“碧筒饮”。在每年夏季大明湖公园举办的荷花节上,游客都可以品尝到这一独具济南特色的饮料。

“碧筒饮”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始于魏晋,盛于唐宋。所谓“碧筒饮”,其实就是古人用荷叶为酒杯饮酒的一种传统的习俗,而碧筒饮的发明者正是济南人。据唐代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有使君林(今济南大明湖、北园一带),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筒’。历下效之,言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意思是说:魏晋时期,每到炎夏盛暑,齐郡刺史郑悫便常跟幕僚们一起,来到济南北郊的大明湖畔避暑游玩。当时的大明湖叫莲子湖,湖中莲叶田田,荷花争艳。他们玩到尽兴时,常割下湖中带茎的荷叶,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茎相通。然后在大荷叶中贮满白酒,再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轮流从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即所谓“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种浪漫的饮酒方式,人们称之为“碧筒饮”;而用来盛酒的荷叶,则叫“荷杯”、“荷盏”、“荷叶杯”、“碧筒杯”等。再后来又被叫做“荷爵”。 古文人饮酒尚雅,“碧筒饮”则是雅中之雅,于是效法者不绝。唐代时,文人墨客视“碧筒饮”为时尚,对其推崇备至,酒后赋诗,引以为乐,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吟咏“碧筒饮”的诗篇,大诗人白居易曾有“疏索柳花怨,寂寞荷叶杯”:戴叔伦也有“茶烹松火红,酒吸荷叶绿”的诗句加以赞美描绘。大诗人坡对此道更是情有独钟,曾有诗记其趣,言“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他不但在杭州做官时常邀集朋友作“碧筒饮”,而且被贬谪到海南时,也把此风带了过去。据说后来他穷得连家里的酒器都出卖了,唯独一件酒器没有卖,那就是象征文士风流的“荷叶杯”。此后不同时期,都有文士不吝笔墨,将“碧筒饮”的情趣与欢乐诉诸文字,读来意味深长,各具特色。像宋词“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就惟妙惟肖地再现了”碧筒饮”的场面。

在宋代,这种“碧筒饮”似乎更为普遍,不但受到了文人墨客的推崇,也深得普通民众的喜爱。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将用荷叶饮酒称为“碧筒酒”,以为“暑月泛舟,风薰日炽,畅饮碧筒,真佳适也”。

“碧筒饮”别有一番意趣在其中,饮者既可闻到醇美的酒香,又可吸到清新的荷花的芳香,酒还未饮,人却已经“醉”了。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夏日荷塘美色、旖旎风光,更感受到荷莲文化、饮食文化的内蕴深厚,因而博得历代文人名士的喜爱,成为古人一种独特的消夏生活方式。

受“碧筒杯”的启发,应和世人猎奇的心理,古代工匠,用金、银或玉模仿“碧筒杯”,还制造出了种种雅致有趣的酒杯精品。著名词人辛弃疾曾写下了“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高歌”的词句。可见,这些金银制品的出现,又为“碧筒饮”平添了许多另类情趣。

其实,“碧筒饮”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可健身。由于荷叶具有清热凉血、保护脾胃之功效,以略带苦味的荷叶汁液与酒混合入口,当是夏日消暑健身的佳品。根据中国传统烹饪的中和观点和养生观点,夏天宜于多吃苦味食物,而荷杯饮酒,堪称夏季饮品之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