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0例,依据骨折类型分类分别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就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Ⅰ型23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优8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65.2%;Ⅱ型37例患儿中有32例采取C臂下闭合复位,7例行手法复位,优16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占76.7%;Ⅲ型30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优2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占86.7%。见表1。手术内固定优于手法复位固定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26.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骨折类型中较为常见,若在早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导致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的增高,且可致肘外翻畸形、Volkmann挛缩及肘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1]。目前主要采用闭合复位、手术复位石膏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0例,依据骨折类型分类分别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就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2.2-12岁,平均5.7岁,损伤到入院治疗均在2d内,平均住院时间为4d。依据Gartland分型法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分类,Ⅰ型:患儿骨折无移位;Ⅱ型:患儿骨折出现移位,但后侧骨皮质呈相连状态;Ⅲ型:患儿骨折呈完全移位状态,前后侧皮质骨均有移位和中断发生。本组Ⅰ型23例,Ⅱ型37例,Ⅲ型30例。
1.2 方法 依据肱骨髁骨上骨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组Ⅰ型均采用手法复位,Ⅱ型中有32例采取C臂下闭合复位,7例行手法复位,Ⅲ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
1.3 效果评定 在治疗后进行平均5个月的随访,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Ⅰ型23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优8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65.2%;Ⅱ型37例患儿中有32例采取C臂下闭合复位,7例行手法复位,优16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占76.7%;Ⅲ型30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优2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占86.7%。见表1。手术内固定优于手法复位固定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9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3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较多文献报道,肘外翻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骨折远端尺端移位在复位时矫正不完全或进行整复后位置消失,出现尺偏再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2]。故临床预防肘内翻畸型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复位和固定,复位状况良好有昨于治疗的顺利进行,骨折断端的正常解剖关系在小切口下完全恢复存在一定困难,而肱骨髁上骨折在完全移位时会有尺偏移位和旋转移位的发生,并且内侧骨皮质同时伴有压缩塌陷。故整齐对位骨折断端并不是解剖复位,而是内侧骨皮质应呈稍分离状,骨折端前、后及外侧骨皮质呈相对整齐对位。另外,固定为成功治疗提供了保障,内固定具有相对坚强的优势,需能够满足肢体抵抗重力作用,并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另外因内侧骨皮质塌陷而使抵抗集中在尺侧的应力,预防了继发性尺侧倾斜在骨折远端的发生。
过伸位肘关节的相互关系、韧带松弛、髁上区域骨性结构,使儿童易发生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通常习惯性伸直肘关节来使跌倒时的作用力差少,但因韧带松弛,延伸直拉肘关节在肘关节过伸时作用的线性应力向被弯曲的应力转变,并集中作用于较薄弱的髁上部位,大量远端的关节软骨和弹性骨骼同时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因过伸损伤的应力会向髁上部位转移。
通常认为,儿童肱骨上髁上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早期此法可起到良好效果,但患儿具有较差自控性,治疗依从性较低,在行夹板或石膏固定时存在较大难度,夹板或石膏易松动,导致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
目前国内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广泛采用C型臂X机透视下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可使切开复位的损伤避免,效果美观,不留瘢痕,费用少,切实可行,功能恢复理想,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但在盲目性的状态下行闭合穿针是医源性主要导致尺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皮外张力固定治疗在降低医源性神经的损伤率同时,并能对肘内翻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患儿移位较明显时,一般直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达到较满意的骨折解剖复位,但并未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且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局部创伤大,花费高,易感染,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并需严重掌握手术适应证。
综上,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时正确复位的同时行有效的内外固定,并行恰当的功能锻炼,提高了患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Flynn JC,Matthews JG,Benoit RL.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rnenus in children:Sixleen years,experience with long-term follow-up[J].J Bone Joint Surg(Am),1974,56:263-272.
[2] 张华,陈敢峰,呈俊哲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有移位骨折[J].中医正骨,2006,6(1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