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券商IPO进行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券商IPO进行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招商证券已经在7月份完成了上市材料的申报,而光大与东方也将在近期提出IPO方案,券商ipo有加速的趋势。”财经人士曹中铭强调,“券商IPO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6月下旬,招商证券在深圳“接受辅导公告”,正式宣布启动IPO之旅。而据了解,目前已有招商、东方、光大、华泰、国泰君安等5家国内大型券商进入IPO上市的操作阶段,掀起券商IPO上市高潮。

券商增资扩股

“市场看来,最有可能成为5年来第一家IPO上市的券商是招商证券。”业内分析师的看法几乎一致。

目前,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招商证券。招商证券上市的所有书面材料是于7月20日左右递交证监会的。据招商证券新闻发言人刘雯玲介绍,公司已经处于上市前的“静默期”,正在等待证监会的答复。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招商证券净资本为35.34亿元,仅次于中信证券;而净资产为40亿元,位居行业第三;净利润11.04亿元,排行业第六。所以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股市行情火爆,交投活跃,估计公司盈利将远超去年。如果进展顺利,招商证券将成为今年首家IPO上市。

其实,早在2006年9月,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就曾透露A股市场IPO上市的计划,并着手收购北京证券21家营业部、增资扩股15亿元、托管巨田证券,在上市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今年6月16日,招商证券刊登“接受辅导公告”,正式披露有关IPO的计划。

“在发行新股上市前,中信证券与长江证券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规模等方面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但中信证券在上市后,不仅将原来的金通证券收归旗下,更重要的是,当今在券商中可以说是已成举足轻重的大航母,长江证券与其已不在一个等级了。正是由于这种诱惑,才导致国内券商对于发行新股上市趋之若鹜。”曹中铭说。

禁不住“诱惑”的也非招商证券一家。事实上,东方证券紧跟其后,也在积极备战IPO。此外,光大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国信证券等动作较快的券商也将目光投向了IPO。业内人士称,最近半年多时间里,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等“底气稍嫌不足”的券商都在扩张股本为IPO铺路,而浙商证券、南京证券等一批中小型券商也不排除跟进增资,券商IPO有可能大、中、小百花齐放。

证监会绿灯放行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对于不达标的券商IPO,证监会意欲大开绿灯,根据新会计准则进行追溯,将稍有瑕疵券商的历史财务问题转而变为符合上市规定的标准。

一份有关证监会将为历史业绩不达标、但规模较大、近两年业绩较好的券商开设“绿灯”的文件在业内流传。有行业分析师表示,此文件只在管理层和券商内部可以见到,并不会对外界公布。

事实上,券商要想完成IPO上市,必须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规定》)的规定。据此《规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要具有可持续性,必须于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计算依据。“虽然很多券商在目前的牛市中已经迅速翻身,但由于前几年的大熊市,真正能够达到3年连续盈利条件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全国104家券商中符合持续3年盈利这一IPO上市条件的仅有招商、国泰君安等不过10家。”曹中铭向记者表示。

而东方证券和国泰君安,包括股东大会通过A股IPO方案的光大证券都面临着历史账目问题。在券商业最为艰难的2004年,东方证券取得了3524.75万元净利润;但在2005年,因为与南方证券的一宗委托理财纠纷,公司亏损了3168.55万元;2006年,券商业总体复苏,东方证券的总营业收入为19.48亿元,净利润暴增至9.3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共实现收入10.89亿元,净利润5.5亿元,有分析预计该公司全年净利润或者逼近15亿元。

而目前的境况却不能容忍国内券商的“不争气”。5月的中美经济对话中,中国明确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对美开放证券行业,外资券商已在门口虎视眈眈,培植本土有实力的券商已经迫在眉睫。如此压力之下,证监会加紧推进券商上市的工作。于是证监会近日取消辅导期1年,方便在IPO前引进战略投资者。

“最有可能解决的,是可根据新会计准则进行追溯,将稍有瑕疵券商的历史财务问题转而变为符合上市规定的标准。”有券商内部人士表示,证监会或将对有上述问题的券商开设绿灯。

但曹中铭表示,第一家IPO肯定是符合3年连续盈利的券商,但可能对此后的券商开绿灯。“估计年内不会超过4家券商。”

喜忧大规模IPO

“监管层已经收紧了券商借壳上市,对此态度甚是审慎,使很多证券公司不得不放弃借壳上市,转为IPO。”一位创新类券商总裁指出,目前除了已经公告或者因特殊原因要借壳上市的证券公司外,大部分券商都将选择IPO上市。

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牛市,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满足连续3年盈利的硬条件,没有必要进行借壳;二是监管层“紧缩借壳,鼓励IPO”的政策导向,让券商不得不做出调整应对;三是广发证券借壳上市的艰难让很多券商高管重估借壳上市的负面效应。

相对而言,IPO程序是较为严格的,门槛也高,对于跳进龙门的券商来说,无疑是利好的。“上市之后,券商可以借资本市场的平台,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抗风险力,同时内部治理机制也得到改善和提升。”

最好的例证就是中信证券。在发行新股上市前,中信证券与长江证券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规模等方面都旗鼓相当,但目前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在上市发展后,已俨然成为佼佼者。

“大规模券商IPO上市,不仅对于参股券商版块带来投资价值,而且对于券商本身来说也是利好的。”证券分析师叶剑表示,相比国际券商来说,国内的证券公司无疑是“小舢板”,要与国际化接轨,就必须大力扶持国内券商的发展。“我非常看好这一批即将IPO上市的券商,上市给了他们扩大规模的机会。并且,券商已经在扩展盈利渠道,比如参股期货,创设权证,设立QDII等。”

“但证监会绿灯放行,或许并不可取。”对于证监会对券商如此“溺爱”,曹中铭表示担忧,“我并不希望券商大规模上市,如果有几家实力不错的券商先上市,就可以给后来者一些经验,或许对券商、对股市都是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