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毕璐娜 85后国粹新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毕璐娜 85后国粹新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2岁时,她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京剧。“刀马旦”的学习,养成了她独立、坚强的性格。20岁时,凭借扎实的戏曲功底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四年后被国家京剧院录取,多次跟随于魁智、李胜素等前辈到各地演出。前不久,她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艺术硕士。对于这些漂亮的成绩,她只是淡淡一笑,称之为“幸运”而已。

她就是国家京剧院一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毕璐娜。见到生活中的她,脱去了京剧舞台上的华丽戏服,换上一身内敛的黑衣,抹去了胭脂粉黛,更显清水芙蓉,天然雕饰的淡雅。少了台上的夺目光彩,却多了一些言语的朴实无华,给人感觉“清淡如水,明媚如花”。

吃得苦中苦,练就真功夫

毕璐娜的家人没有人从事表演艺术专业,更不是什么艺术世家。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班长。三四年级的时候,校长亲自挑选十几位乐感强、形象好的学生作为京剧特长生来重点培养,毕璐娜成为其中之一。“别的同学做课间操的时间,我们就被校长拉到一间音乐教室里练习。那时候,经常练习的曲目是《红灯记》里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但那个时候,她并不懂得什么是戏曲,什么是京剧,仅仅是乐感好,学得快而已。

小学毕业时,校长就把她推荐给了江苏省戏剧学校作为定向生来培养,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江苏省京剧院工作。虽然毕璐娜的成绩好,班主任觉得她学习戏曲有些可惜,但这得到了爱好戏曲的外公的支持,就这样,她在校长的推荐和家人的鼓励下进入了江苏省戏剧学校,开始了六年的学习。

刚满12岁、从未离开过妈妈的她独自一人来到南京求学,这一段人生经历在她学习戏曲的道路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戏校要接受专业的训练,老师要求很严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分男女。在老师的眼里,学生只分基本功是否扎实,练功是否刻苦。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唱”、“念”、“做”、“打”,四功五法,对于演员的要求非常全面,除此之外,还要练习一些京剧表演技巧。作为一名京剧演员嗓音、身段、表演技巧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掌握。

学习中还要面临种种的困难,比如,有段时间练嗓的方法不是很正确,导致毕璐娜的声带出了问题,必须接受治疗。用针灸的方法,一次扎四根银针在嗓子上,毕璐娜每次都忍住疼痛坚持着,就是为了能够继续唱戏。小时候,她不是爱出汗的孩子,但在老师眼中,误认为她练功时偷懒、不努力。也曾有老师劝她,“你形象挺好的,要不去影视班学习吧。”每次听到这个,璐娜就会暗暗的伤心。她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习京剧,但很快这个念头就打消了,因为她不愿意离开热爱的京剧。为了能够唱戏,她加倍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璐娜回忆,毕业汇报演出的时候,她准备了《穆柯寨》这部戏,扮的是穆桂英。为了演好这出戏,她吃了不少苦。戏里的角色需要扎靠旗,为了能把靠旗撑起来,戏服里面穿的是棉袄。在炎热的夏天,每次练习完毕,汗水都浸湿了衣服。隔壁舞蹈班的同学练功的时候会穿短裤,而她总是穿长衣长裤,因为牢记老师的话“台下练习就得和在台上一样,适应了才能演好。”这样的努力最终在汇报演出时得到了京剧院领导和老师们对她的认可。

除了练功的苦,更难承受的是思乡的苦。记忆中,她感到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每次妈妈从徐州坐7个小时的火车到南京来看她。她便可以和妈妈住在学校旁的小旅馆里,跟妈妈说说心里话,撒撒娇,吃上家乡的小零食。但每次分别的时刻又来的太快,泪水总是在说完“妈妈再见”转头的瞬间情不自禁地往下流。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六年,璐娜也在学戏的过程中羽翼渐丰。从戏校毕业后,她如约进入江苏省京剧院工作。她很高兴,因为自己工作挣钱了,能为家庭分担了。在省京剧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她渐渐感到自己和院里一些成熟演员的差距,觉得有必要继续深造,而且去北京学习一直是自己的一个梦想。妈妈得知她的这一想法后,非常支持。那段时间,她开始恶补文化课,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戏曲学院的考前复习中。

要想学好戏,先要学做人

2006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毕璐娜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在这里,老师教给她的不仅仅是京剧艺术上的技巧和功底,更重要的是,她学到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艺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想学戏,先学做人。”这是璐娜入学第一天就学到的人生重要的一课。在这四年的学习中,她也深深感受到老师的奉献精神和传承京剧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杨少春老师对学生很好,对待学生真的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是我来北京之后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我很感激。”璐娜回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谯翠荣和杨少春老师下了很大工夫帮她指导毕业推荐戏——《借扇》。璐娜在戏中扮演铁扇公主,戏中有一段耍长绸舞的片段,如何掌握长绸舞的调度、节奏都很讲究。还有一段是孙悟空和铁扇公主对剑的片段,二位老师就会细致到眼神、腰身、幅度,方方面面都是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有时候我学得都有些不好意思,真的感谢恩师。”毕璐娜说。

正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不断感受到他们的这种奉献自我,传承国粹的精神,毕璐娜在之后的道路上更懂得敬业、奉献。

“现在可能我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随着我不断努力、学习,我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就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自己有一点,可以奉献一点;自己有很多的时候,可以奉献很多。”璐娜说。

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她进入于魁智院长、李胜素团长带领的中国国家京剧一团。能和自己的偶像天天在一起工作,得到他们的指导,璐娜特别开心。

刚进团的时候,团里没有主持人,领导觉得璐娜各方面条件不错,就问她是否能够主持节目,她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下。可这一试,主持便成了她在京剧学习中的又一重要部分。

一次,璐娜随团到宁波演出,担任活动的戏曲主持。活动前,她一人早早地就跑去剧场做准备。以往演出,剧场是等快开演了才会亮灯。因为她去得有点早,剧场没有开灯,她当时没有看清舞台的月池是降下去的。“有一人多高,我眼前一黑就掉了下去,摔到肋骨的地方,疼得我没有办法深呼吸。”但是,怕给团里添麻烦,璐娜并没有跟院长和团长说,“每个演员台下付出的都很多,准备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应该忍一下。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大家的演出,能坚持就要坚持。”最后,她把台上主持的气息尽量压到最小,忍着疼痛把后面的几场演出坚持了下来。

主持好戏曲,传递出精神

随着主持的经历增多,璐娜做京剧主持也逐渐有了经验。平时除了京剧演出,她对主持也很下工夫。从起初作为报幕员“接下来请您欣赏下个节目”到在台上真正地主持,她感悟到京剧主持的作用很重要,可以让观众了解京剧文化、知识,了解更多京剧演员幕后的故事。

一次,团里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老艺术家们为同学们讲座,他们还会有些京剧动作的示范,比如打靶子等一些身段。老艺术家身手十分矫健。“当时如果我不向台下的同学介绍说,刚才给我们做示范的老师已经是70岁了,大家就不会知道舞台上神采奕奕的演员原来已是如此高龄了。每次伴随着介绍,同学们会回应阵阵惊叹和热烈的掌声,为老艺术家们的风采和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严谨而喝彩。”

自身也是京剧演员的璐娜,更清楚一个京剧演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付出和奉献,更明白一个京剧演员在台上的表演所传递出的一种“国粹”精神。毕璐娜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对京剧的感悟引导观众懂得欣赏京剧,把京剧这种阳春白雪的艺术用“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所以,毕璐娜认为做好戏曲主持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她在院里的大小晚会也主持了七八十场,发现自己在主持专业上还要继续学习和“修炼”。

在一次和体育频道主持人张斌一起合作主持CCTV的大型纪录片《京剧》的首映式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主持火候还亟待提高。从张斌身上,她感受到很多作为专业主持的优秀素质。“张斌老师就是一个能掌控全局、思路广阔严谨的主持人。他可以引导观众,掌控整个晚会的节奏。”

璐娜说,“戏曲主持需要很高的专业性,需要主持人对戏曲艺术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这是对观众负责,更是对传统艺术负责。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个口误,让观众误解京剧。”

去年,她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艺术硕士,她说:“我当务之急就是要学习,充实自己。”

考前的复习很紧张,家里的书桌铺满了各种书本。那会儿,也会随团到各地演出,她并没有因为考试而耽误了工作。那时的作息井然有序。“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就回到房间把窗帘拉上,打开灯,开始看书、做题。到了中午,午休1小时,下午4点钟就跟团坐车去演出。晚上9点钟,大家都去宵夜,我就回家看书,直到深夜2点。”

那段时间里,几乎是没有休息时间,生活简单而充实,就是练功、排戏、复习、睡觉。在排练的间隙时间,她也会见缝插针,复习事先拍好储存在手机里的资料和试题。如此不知疲倦,最终,在考试中,满分150分的专业课,她以140分的高分被录取。

虽然她总是用“幸运”来解释自己取得的好成绩,但其中的艰辛付出,她比谁都更清楚。她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会为了梦想不懈地坚持。

“今天的一切都是京剧给予我的,我很感恩。”毕璐娜说。

从毕璐娜的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青年京剧演员的坚忍和奉献。对于今后的打算,她的回答却更显朴实和简单: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京剧主持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京剧,希望能够把自己对京剧的感悟传递给大众。

对话毕璐娜

《中华儿女》:又要演出,又要主持,又以高分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你是如何做到的?

毕璐娜:“最好的爱就是陪伴”,我觉得不能陪伴家人,是对他们的亏欠。中国传媒大学一直是自己的一个梦想。但是时间总是有限的,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就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有些朋友是很不理解的,觉得我太拼了,可我觉得如果可以努力就应该尝试一下,因为年轻人就应该靠自己。妈妈辛苦这么多年了,付出了这么多,应该是女儿回报她的时候,很多朋友会问我是否去哪旅行什么的,其实我觉得应该是我陪我妈妈一起去旅行。我现在还年轻,我应该多做事,还没到玩乐的时候。我觉得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我妈妈幸福,我没有太大的梦想,我更希望自己有能力为家人和朋友们创造更多,希望大家都可以幸福。

《中华儿女》:现在的年轻人中喜欢京剧的多吗?

毕璐娜:我觉得青年人还是很喜欢京剧的,因为我们有很多走进大学校园的演出,在舞台上,我们的每一个亮相都引来台下的阵阵掌声。等到谢幕的时候,观众还会纷纷上来要签名。我觉得因为大学生们是没有真正近距离地接触过京剧,当他们有机会接触的时候,不管是从形象上还是表演的形式上,他们其实是好奇并且惊喜的,惊喜于传统艺术所带给他们的感受和震撼。京剧是有这种魅力的,关键是有更多的机会让青年人去接触她、理解她。

《中华儿女》:您觉得要想更好的传承京剧,是否需要将京剧与时展结合,进行创新?

毕璐娜:京剧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就是原汁原味的好。京剧当然要发展,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肯定要摸索着前进,要慢慢来。现在国家很重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宣传。京剧的题材大都是“忠孝节义,才子佳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美德是一致的,青年人正需要这种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现在呢,可能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喜欢一些能够哈哈一笑的东西,但其实像京剧这样的艺术才是可以给大家传递一种精神的,传承艺术更要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