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具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优越性。它对于弥补当下思想品德课中的不足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观念;创设问题情境;走出课堂,在实践体验中开发创造潜能。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48-02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必修课,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学家反复强调: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所谓“体验”,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感情、直觉、灵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规律,教师积极模拟情境或提供实践机会,学生通过亲历事件凭借其情感、直觉等自主地体验教学情境,并从中体会知识,获得相应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要有它自己的理论基础,有的是公共理论基础,有的是特色理论基础。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含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观、情知教学论等。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体验式教学是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的,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互相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

现代教学观。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探索和教学观念的逐渐改变,形成了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基本主张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2]。体验式教学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

情知教学论。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以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亲自感知和领悟知识,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原因

当下思想品德课存在诸多缺陷。纵观当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书里书外“两层皮”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在课堂里、在试卷上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却未必能把它转化成具体行为。当然,造成这种“学而不信,知而不行”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但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学习只有经过学习者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真切感悟,达成自我建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躬行”去获得“亲知”。

思想品德课呼唤体验式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育过程中只有在有助于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按照伦理道德规范而生活的社会一员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具有教育作用的过程。他说:“我希望通过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操练来打破在教育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口头说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不言而喻,儿童所敬爱的、亲近的,对他有威信的人所说的一番充满热情和激昂的话也有助于儿童理解和思考人们之间的朴素关系,但话语只能触动儿童一时,过后不久就忘记。为了使我们的明智、诚恳、有表情的话能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发挥效力,必须通过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的操练来巩固它。‘言加行’和‘行加言’综合起来可以导致性格、方向性、坚定的目的性方面出现另一种质的状态。”正如他所说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

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或教师为中心(一教为主),而是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而不是被“教”[3]。因此,挑战在于教师和教学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运用到现实环境中。

1、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观念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需要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即和学生建立并发展一种友好而又特殊的关系,能够体会学生的情感并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课堂中出现道德争端时,要维护各方的权利。面临主要道德争端时,要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依靠有效的交流技巧去解决问题,摆脱传统的封建制度下的半人身依附关系,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商品交换关系的侵蚀。第一,由以教师为主转向双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思想品德课双主体教育观念意味着教师的主体角色在于成为播种智慧火种的人,通过自己的教学碰撞出学生思想上的火花,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豁然开朗;而学生的主体角色在于成为参与课堂设计的人,在一定范围内确立课堂讨论的主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争论,由被动行为向自觉行为转化,形成师生交互为师、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第二,由单一的教师教学活动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观念的转变。第三,有感性化教育向理性化、科学化教育的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拘泥于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的表象,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真正践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有于我哉”的人本理念;第四,有现实性教育向前瞻性教育观念的转变。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组合相比,需要选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自我教育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教学过程完整并富于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实层面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预见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学生深刻分析事件,讨论问题提供的启示和经验教训,帮助学生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能够独立地处理类似的实际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事事都身临其境。这时,通过语言描摹、画面再现、媒体演播、角色扮演等方法,有目的地创设某种仿真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获得体验。教师要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表演或体验自己的心理行为,或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己被激发出的积极情感贯穿到学生过程中,把学习设为自己的需要,激发出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为教学活动的继续展开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础。

3、走出课堂,在实践体验中开发创造潜能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研究习得的知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所学知识加以证实,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还得

通过实践练习方能达到这一目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中体验实现。

四、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要求,给了学生们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体验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

1、防止对体验式教学的“范概化”倾向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体验式学习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知识点比较多、情境比较复杂的内容不易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2、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过程,不要一味关注体验结果

在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体验的缺失表现在话语权、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的缺失。教师要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学生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

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学生在探究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持有异议的学生应充分尊重、宽容。对学生的不同感受,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4、“体验探究”绝不是让学生“放羊”,玩的高兴就可以了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自己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些感性认识,少些理性总结,多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他们同步体验,形成课堂冲浪的活力。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亲力亲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体现了思想品德的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让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