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纪录的真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纪录的真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又一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与此前《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热播不同,此次的热潮是“自下而上”被掀起的。纪录片是电视节目类型中品质相对较高的产品,一直瞄准的是高端受众。《舌尖上的中国》一片则是从电视到网络,从微博到街谈巷议,从品味美食到品味文化……直到普通民众的喜爱和褒奖铺天盖地时,该片的创制者们才意识到“真的是火了”。在记者就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趋势走访了五位颇有发言权的业内人士后,发现这一结论已成共识。

真实:纪录之本

《传媒》:纪录片的魅力是什么?

刘文:这个问题被问到过很多次。毫无疑问——真实。

纪录片能用真实的故事把遥远的人们彼此之间通过心灵沟通起来。可能片中的人物我们从未见闻,但也许在某一时刻,我们在情感上、精神上相遇了,这样的共鸣让我们感觉到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真实地发生过。此外,纪录片视听影像本身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再加上配音所赋予的形象,传递出的真实故事背后的情感,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

《传媒》:《舌尖上的中国》收获如此广泛热捧的原因是什么?该片的热播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而言,意义何在?

刘文:首先题材本身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当时,这个片子开始宣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一部美食片,满足所谓“吃货”的需求,但实际上观众最终被打动是因为片中蕴含的人的情感。那段话确实写得特别好,“风的味道、山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与美食有关的情境把人与人之间联系了起来,幻化出人们内心的共鸣、儿时的记忆、家乡的思念、母亲的关爱。观众不光是感受到了美食的诱惑,更多的还是体验到了这种情感上的幸福。在幸福中,观众又体会到了美食背后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关系。

要说意义,第一,使纪录片频道原先定位的中高端人群,或者以前不是长期坚守看电视的或并未长期关注纪录片的人们,重新回到了电视机旁。第二,我觉得《舌尖上的中国》可能更重要的是说它很鲜明地改变了纪录片的叙述方式,也就是我们一再摸索的所谓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在一种对客观的讲述中却最终表达的是民族情感和文化价值。

《传媒》:我们注意到《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以电视为主,互联网、iPad等移动终端渠道多平台播出的方式,请问纪录频道在新媒体渠道的开拓上有哪些举措?

刘文:这一点国外比我们做得更加成功,很多影视作品从一开始就有和网络的互动。目前,国内很多网络频道反映,受众其实并非满足于看碎片化的内容,只要有好的节目,观众更喜欢长篇。一些视频网站也明确表示,需要好的长篇,可以更长时间地留住受众。

实际上,我们也很希望在电视媒介播放之后,有更加广泛的延伸传播。比如延伸到每个人自己的收视时间里,让观众主动搜索这个节目,搜索这个频道。我想这是纪录频道今后要更加全面和广泛地推动的一件事情。

当网络传播的需求量开始增大时,也是我们必须要解答未来面临的课题之时。未来我们要在传统纪录片之后做它的网络版,比如今年我们拍摄的《春晚》,在5小时的春晚背后其实还有几百个小时的花絮,而恰恰这些节目编辑以后就会成为网络受众喜爱的内容。现在我们正在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制作《春晚》的国际版,他们需要的正是网络版,他们说,观众更喜欢看片中没有出现的拍摄花絮。

《传媒》:精品纪录片一定是需要大量投资和强大制作班底的,这两大基础,似乎除了央视,其他地方台、制作公司都难以承担,那么,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活跃度是否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您怎么看?

刘文:你讲的这个情况其实并不完全是事实。卫视或地方台,大多是把资金投入在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上了,因为这样的投入可以在短期内为频道带来直观的效益。投入500万到1000万拍纪录片,与很多电视剧的成本相比应该是很小的数目,几家电视合可以几千万去做一部电视剧。也就是说,央视之所以能做这样的片子不完全是因为所谓的“不差钱”,而是一个国家级媒体应该具备的胸怀和视野,以及对这一目标的不懈追求。

事实上,我们正在通过不断的努力,希望在央视之外培养和培育中国自己的制作机构和制作队伍,此后,还要积极地扶持它,然后我们出资来进行委托制作。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市场运作的机制,纪录片的制作体质和品质才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推动产业发展,单靠央视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国家纪录片文化基金。在欧美,很多国家的纪录片发展是靠国家文化基金来扶持和推动的,他们很清醒地认识到,纪录片是传播国家价值和国家观点的一个很重要也是最便捷的,又能够让大家都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

《传媒》:您刚才提到要在央视之外培养和培育中国自己的制作机构和制作队伍,这一思路准备从何入手?

刘文:我们已经在做了。去年9月份,我们投入1000万举办的“活力中国”纪录片征集活动,共有60多家公司参标,最后中标的13家。这些片子现在已经逐步地在频道中进行播放了,特别是央视的多语种外语频道,如英西法俄,他们联合选片的时候专门挑选了“活力中国”里面的很多片子,将这些片子翻译成多国语种传播出去也是我们的希望。

去年的“活力中国”项目只是面向了北京的制作机构,今年8月,我们将面向全国的制作机构来组织2012年的“活力中国”的大型征集活动,包括电视台,甚至还有大学生,投入也将比去年还要多。这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们要通过委托制作的市场化方式,建立一整套的纪录片项目监理流程及节目标准体系,来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化的水准和进程。

可是,要养鱼,水从哪里来呢?未来我们也希望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由大企业赞助或建立专业的国家纪录片文化基金。也就是说,纪录频道仅仅是一个引领者,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有实力的纪录片制作机构成长起来,我们也相信会不断地有更多中国的优秀纪录片能在国际主流平台上播出。那时,才真正实现了“多面呈现,立体表达”这个纪录片频道的形象。

《传媒》:说到这儿,央视开设纪录片频道的初衷是不是就得到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