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是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如何开展教学,加强产学结合工作,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展开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标准 市场营销 竞争力

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逐渐暴露出如培养目标面临功利化的侵蚀、培养模式过于单一、课程深度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有待深入、社会认可度和毕业生质量还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高职教育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大多数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不符,不能有效地区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证书能力培养不相吻合;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严重脱节;教学方案与不同等级的职业证书考试缺乏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不能涵盖职业标准的要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与高职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应;师资和设备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培训与资格鉴定考试方面出现重复或分离现象严重,这些均反映高职院校办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1、缺少专业标准

在专业划分上,国家层面的专业划分过细、相似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高职教育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大体趋向一致,一个专业名称对应多个培养目标和完全不同的岗位;学校层面没有与企业情况配套的专业标准,专业教师对企业部门和岗位情况不了解,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的部门和工作岗位。

2、能力定位不准

多数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不够了解,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上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毕业时拥有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并且不能迅速顶岗。这说明高职院校存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定位不准,分不清本科与高职学生能力的界限状况。

3、知识定位混乱

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种途径:从应届本科生、研究生中选入;从相关企业单位引进;从高校或科研单位调入引进兼职教师。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来源渠道仍占很大比重,占85%。高职院校知识定位混乱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学习,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不知何谓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适度、够用”;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课程知识点重复,缺少知识优化配置,前后课程没有持续性,导致学时过大;知识衔接性不好,缺少贯穿基本职业技能主线。

4、教学标准粗放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有教学大纲而没有与之配套的细化单元课程的标准,授课内容深度随着教师教学水平变动;教学标准及教案由教师个人编写,没有经过严格论证是否科学,没有体现教师团队智慧,而且学科体系色彩重,教师难以转变教育观念。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差异,目前学校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职业标准有较大差距。

二、课程体系设计开发方法的特征

1、借鉴性

国外高职教育起步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高职教育体系,例如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加拿大的“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的教育。这些模式均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致并实现了融合,而且强调系统化、多种能力观,为配合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力求形式多样化,因材施教,充满新意。这些对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行性

国内的“职业能力系统课程”是基于“就业导向”课程观的课程体系开发的。在理论上提倡“够用为度”,在实践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在设计培养计划时设置了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拓展课程体系,目的是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的视野,满足社会需求。

3、标准化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培训学习包”强调课程、考核标准化和课程内容的实用化。它强调标准化的思考,是学校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可以督促学校严格执行教学标准,可以发现学校违反标准的问题,并依法给予罚处,可以检查标准的规定是否科学、合理,反馈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标准,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4、可控性

ISO9000质量体系的管理理念是可控性的操作,可以进行教学过程控制、质量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检查督促教学质量整改的落实情况,参加教学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以有关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规范为依据,对各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达到教学质量资料的完善与教学进度目标的完成。

三、以职业能力需求为标准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营销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涉及农业、工业、商业、运输、通讯、金融、旅游酒店,甚至教育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多个领域,既要与企业产品打交道,更要与客户打交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首先是服务性行业人才,其次是跨行业的、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将更加复杂、更加现实和多层次。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且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营销专业从助理营销师的职业资格认证入手,研究市场对管理和财经类人才需求的特点,归纳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点,倒推课程体系。培养职业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和市场预测分析能力;较强的营销管理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务实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地处理公共关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能够责任心;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助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建立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体系目标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为培养目标。无论是每门课程的设计,还是整个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开发的目标,都要有明确的定位,无论是专业建设的总目标,还是课程子目标,都要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在营销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邀请行业营销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定;在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报考助理营销师。

3、以职业技能为标准衔接高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由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衔接课程内容三要素的各自内涵与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的不同特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加强针对性的同时,还要增强适应性,专业教学内容比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要宽泛一些、基础一些,并且能满足营销岗位群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必须根据岗位需要去有地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

四、课程体系开发步骤

课程体系开发总体要素包括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两类文件和一个教学法指南。

1、调研分析阶段(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

(1)目标。疏理确认营销职业岗位并准确描述;分析归纳对应的营销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形成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论证。表1为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表。

(2)内容。调查区域本行业企业营销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并分析企业的工作流程、营销部门和营销岗位设置情况;调查并分析营销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表2为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分析表。

(3)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头脑风暴)等方法,使企业专家、具有本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本专业全体教师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职业行动情境进行研讨、分析、总结、确认(四个环节)并提出建议,最终形成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支撑教学质量控制表格与教学文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2、课程方案开发阶段

(1)目标。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课程知识构建。

(2)内容。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职业行动领域的确认;由职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表3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表。

(3)方法。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企业专家依据基于认知规律和能力进阶的规律进行研讨(头脑风暴)并构建课程路线;基于职业能力细化原则分解体系架构;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注意学习领域课程、能力要求、知识点分配,最终形成以下文件: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学习领域开发分析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总体知识结构;课程方案开发专家评价意见表;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计划。

3、课程设计阶段

(1)目标。设计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单元及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2)方法。课程负责人教师团队、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设计、研讨基于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构建系统化课程学习情境、学习型的工作任务、课程单元、多种能力指标考核出现的课程文件对应表格、课件、讲义或教材、教学法、网络课程,最终文件要求形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方案表;课程学习情境方案设计表;学习情境设计表;项目单卡(引导文法);单元课程设计表。

五、结语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其课程内容是将教育对象导向职业标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职业能力的内涵正在被重新结构化,它不再只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代名词,态度、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行为评价等开始进入职业能力要求的职业标准的含义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定位知识重构,知识独立获取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线,根据市场营销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的课程体系结构。

(注: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2年度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DGZ12Y028。)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宇、陈李翔、赵志群: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 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赵志群、杨琳、辜东莲: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