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寿冠群皇成美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寿冠群皇成美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熙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是清王朝第3位君主、清入关后的第2位帝王。他8岁登极,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

康熙曾系统地学习过儒家经典,也系统学习了西方科技文化。不但精通孔孟之道,熟知孙吴兵法,而且对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学、哲学、音乐和绘画等等颇有研究。对于养生之道,也堪称“行家”。

康熙“素不信”炼丹术。有一次,他南巡到江宁,一个名叫王来熊的人向他进献了一册炼丹秘诀。他朝左右笑了笑,说:“凡炼丹修养长生,及师巫自谓前知者,皆妄诞不足信。但可欺愚民而已,通经明理者,断乎不为其所惑也。”说罢,遂将秘诀“掷还”。此后,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养生之道,去健身延寿。

一、好骑射

康熙非常赞同孔子当年将“射”和“御”同“礼”、“乐”、“书”、“数”同样看待,统称“六艺”,并以此教育弟子们。他认为,孔子不但继承和发扬了西周好的传统,而且能使弟子们学得军事技能,还能练得强壮的体魄。

康熙本人也极为重视骑射。他经常带领人马到南苑去狩猎。1677年(康熙十六年),他第一次到塞外北巡,发现承德一带气候宜人,又地阔人稀、野兽众多,遂下旨在此大建避暑山庄,并设置了“木兰围场”。从此,几乎每年秋天他都到这儿举行“秋弥”。

所谓“秋弥”,实际上也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届时由皇帝亲自率领宗室亲王、内阁六部、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及八旗士兵,浩浩荡荡开赴木兰围场。在这周环1000多里的辽阔狩区,康熙和他的扈从们在阵阵呐喊和声声金鼓中飞马弯弓,习武射猎,堪称威武雄壮。狩猎完毕,康熙便将捕杀的虎、熊、鹿、狍及狐、兔等等,分别赏赐给随行的王公大臣。

据史载:康熙在承德时,“每日合围四五,奔走必十余里,草深及马腹”,但他“不以为劳”。在他去世前一个月,还追逐在狩猎场上。他骑射高超,奔马挽弓,十发九中。有一次,他竟接连射杀了二虎;其中一只,胸胁都被他射穿了。晚年时,他曾对侍臣说:“朕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矢获虎135、熊20、豹 25;此外,还有猞猁、麋鹿、狼和野猪等等,不胜记矣。”他还说他有一天曾射了318只兔子,并为此分外自豪。康熙认为,通过狩猎,可以演习武艺,锻炼身体,猎取野味,还能进一步密切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上层人物之间的团结,算得上一举多得。

所以,他不仅自己更加喜欢骑射,还将骑射立为祖宗家法,教育皇族子弟自幼学习骑射技能,锻炼身体,不忘祖宗。因此,截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清朝皇帝狩猎木兰则达100多次。

二、喜稼穑

康熙认为:自己若适当地从事一些农耕、养殖等体力活,不但能表示朝迁重视农桑渔牧,体恤百姓,还是健身的好方法。于是,他亲自在京郊开垦了一小块地,每年都种些五谷。蔬菜之类。他还下旨号令全国各地,凡有五谷、蔬菜、家禽等优良品种,务必先送皇宫,由他亲自种植,观其收获。

据传说,在明代时山西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的几位和尚见周围土地荒芜,便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十年的培育,长出了品质优良的谷子。其谷粒色泽蜡黄,颗粒圆润,晶莹明亮。煮成饭,则松软可口,味道清香,遂起名为“爬山糙”。后来,沁州籍的保和殿大学士吴衣锦还乡省亲,听说”爬山糙”品质极佳,便亲自到檀山庙内品尝其味,方知名不虚传。但他觉得“爬山糙”名字太俗,便为之更名为“沁州黄”,并在还朝时带了一些献给了康熙皇帝。康熙食后,十分欣赏,当即重赏了吴碘,并钦定沁州黄为贡米,还要了些良种亲自种在自己开垦的那块地里。沁州由此而一举成名,时人无不感谢吴碘献米之功。后来,吴碘升为阁老,当地人也将沁州黄叫成了“吴阁老”。直到现在,当地人还盛传 土产的鸡蛋、南瓜子和这种米为:“沁州三大宝:鸡蛋、瓜子、吴阁老”。

烤制北京烤鸭用的鸭子,原产于京东北潮白河一带。因其品种优良,康熙也特地将其调到京西玉泉山“御地”饲养起来。

康熙也将喜稼穑立为祖宗家法,教育皇族子弟自幼学习一些农耕技术,一面锻炼身体,一面体会“粒粒皆辛苦”之滋味,进而爱护自己的子民,确保大清江山永固。

二、爱私访

康熙认为,微服私访不但能真正了解下情,及时解决问题,而且能活动肢体,并赏心悦目。若遇巧了,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收获。所以,每当空闲之际,总要更名改姓,装扮成算命先生之类云游四方。

有一次,康熙在承德避暑山庄又心血来潮,微服出宫私访。他沿着武烈河畔缓步而行,忽然见前面柳荫下的卧牛石上有一老翁在垂钓。那老翁鹤发童颜,气宇轩昂,犹如仙人下凡一般,令康熙敬羡不已。经问,方知他姓李,祖居燕山深处,为顺治年间武举,时年121岁,人们都叫他“不老翁”。二人一见如故,谈兴大发,不觉夕阳西下。“不老翁”热情地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欣然应允。随后,“不老翁”用刚刚钓得的鲜鱼为佳肴,又命年已七旬的孙儿捧出自制佳酿相款待。二人越饮越高兴,不觉间都微露醉意。“不老翁”为助酒兴,命人抬出了 120斤重的“九耳八环宝刀”,当场舞练起来。康熙愈加敬佩,遂问老者养生仙方。“不老翁”笑指杯中酒说:“孝是此酒之力也。”接着,他说他的家酒是十代祖传,名曰“琼浆玉液酒”,久饮能强身健体,返老还童。康熙听罢,自然暗自欣喜。待他回宫后,第一件事就是传旨请“不老翁”父子住进避暑山庄,专门监制“琼浆玉液酒”。“不老翁”这才知悉来客竟是当今皇上,而又感到皇上平易近人,和自己还挺“对脾气”,也便尽心尽力。康熙从此每日必饮此酒,体质日益强壮,武功也更加增长,并钦赐此酒为“八珍御酒”。

还有一次,是1665年的一天夜里,康熙又出故宫微服私访.不觉间走到山东济南府的“白皮医郎”赵桂堂在京开设的小药铺门口。他见室内还亮着烛光,并传出朗朗读书声,就好奇地进去与赵桂堂攀谈起来。他见赵桂堂案桌上堆放着《本草纲目》、《食疗本草》和《名医叙论》等医著,突然想起自己近年来皮肤干燥、两臂胸脯隐生红点斑.而太医们却一个个无能为力,便随口讲了出来。赵桂堂仔细察诊后,说此状非病,而是饮食过精的结果。还说:若多食人参、燕窝等补品,就会肾脾不调,火气忒盛,从而出现这种情况。说罢,从土坛里取出3斤大黄送给他,让他回家后熬汁掺水,泡浴几日。

康熙回宫后,按赵桂堂的说法只洗了数次,果然斑点消退,皮肤。遂对赵桂堂刮目相看,并从此不敢再多吃任何补品。他也示谢般地去了赵桂堂那儿一趟,并问赵桂堂为何不把小铺扩为药店。赵桂堂苦笑着表示:一介民医,哪有那么多钱?康熙听罢,随手写了几个字,让他拿着到内务府衙门去取上次用的大黄钱。第二天,赵桂堂半信半疑地真的去了内务府,才知道写字人的真实身份!但他并没有“狮子大张口”,只取了能盖药堂的银子,并请求圣人赐他“同仁堂”三字。这便是“同仁堂”药店的来历。

四、重食名

康熙有个特点:凡是他爱吃的食品, 一定要有个好听的名字。似乎只有那样,吃起来才分外有味道。

1682年,康熙帝到锦州附近广宁镇祭祖,锦州府尹将当地土特产“虾油小菜”献给了他。他品尝后连声赞好,遂问起小菜名字。当听到“虾油小菜”四字后,不禁为之一怔。接着又得知小菜是由小黄瓜、油椒、豇豆、芹菜、苤蓝、茄包、云豆、地梨、姜丝、杏仁等十种鲜嫩菜蔬和虾油配制腌成。在色泽上,小黄瓜、油椒、芹菜、豇豆、小云豆要碧绿,姜丝正黄,杏仁洁白,苤蓝块红黄色,地梨深褐色。外观上,蔬菜鲜,无杂物,不粗不碎;虾油清,香。于是,他眉头一皱,钦锡芳名:针锦小菜。

江苏吴县太湖岛屿上的洞庭山区盛产一种茶,条索纤细,幼嫩匀齐,茸毛遍布,卷曲似螺;色泽银绿隐翠,味鲜醇浓香。若冲泡于玻璃杯中,还能似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当地人极爱此茶,但由于该茶其貌不扬,名字也被叫成了“吓煞人”。康熙帝饮过此茶后,同样将它列为贡茶。但嫌其名不雅,遂又钦赐芳名“碧螺春”。

据史书上说:由于康熙善于保养,他“年过五十方有白须数茎”。后来,有下臣向他进献“乌须方”,他笑而辞曰:“自古帝王鬓斑须白者,史书罕载。吾今幸而斑白矣。朕若须鬓皆白,岂不为万世之美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