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诗化教学”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诗化教学”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堂的“诗化”指的是“语文教育的诗意化”,它最高的关注指向学生生命世界的灵性召唤、诗意栖居、内在体验和全面生成。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如同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语文教师要具有诗人的素养和情感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诗人般的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真切的生活体验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突破过去的那种“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建立起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的多重复合、不断更新的合理的知识系统。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透露出其诗性的文化素养,打动学生的心坎,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经典。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儒雅、博学和对生活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能够达到远离卑俗,注重修养,完善人格,追求诗意,从而最终触动学生的情感和灵魂,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语文教师要具有诗人一样的敏锐情感。教师诚恳真挚地表达自己观点感受的谈话,满怀激情的生动描绘,甚至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丝微妙的表情,作为真情的流露,都会在师生交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学生即时的情感反应,在课堂上,要形成良好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状态,应倾听学生的情感反应,做到自己的情感活动与学生的情感活动合拍,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使双方流畅和谐地实现情感的交流,形成教师与学生情绪的互相激励、互相鼓舞,双方不断地产生出课前没有的体验,形成积极畅通的情感沟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或激动,令学生群情激越;或愤怒,令学生义愤填膺;或悲痛,令学生哽咽无语。我们的课堂需要有令学生动容投入的情感力量。

二、课堂教学要善于营造富有诗意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通过多媒体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在语文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下,情境创设法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学应该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创设情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符合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可设置问题进入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特级教师于漪在教《雨中登泰山》时说:“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一课,请作者当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 创设诗意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活动场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诗意的感染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最讲求课堂语言的锤炼,她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因为于漪老师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所以她的教学语言生动隽永,能给学生如坐春风的艺术享受。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学语言首先要具备情感性。有人回忆鲁迅先生的授课时说:“他讲课的声音虽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感彩的教学语言,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去感受知识,而且更作用于他们的心灵。

其次,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学语言还要具备文学性。语文教师要广泛吸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要依据文体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特色的文学语言去讲解,要在对课文所创造的形象和情感有充分体验和想象的基础之上来安排教学语言。有位教师在讲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名句时,这样描述道:“仰望高山,山石嶙峋,高峰直插云霄;俯瞰低处,江涛澎湃,阵阵急流拍打着紫红色的岩壁,显示江浪的声威和气势;平视江面,白浪滔滔,奔腾急泻,银色的浪花犹如千万堆积雪飘流江面,好不壮美!它反映出浪花的瑰丽多姿,充满活力。这里山水并举,高下相间,动静相应,景色极佳。这是一幅有声有色、雄浑壮丽的赤壁江山图。”这段文学性极强的语言就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染力。呆板、枯燥、冰冷、机械的讲述,只能使教学氛围冷漠、压抑,而丰富翔实、富有艺术感和审美变化的描述,则会使课堂出现欢快、热烈、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浸润诗意的点染,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当具有诗人一样的胸襟。入乎其内,指教学设计要符合科学性原则,既符合教学原理,又服务于教学目标,还要切合学生实际。语文课堂上有着许多非预期性因素,有些教师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呼声,一味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施教,无视语文课灵动的变化因子,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语文教师要激活、活化知识的“种子”,赋予知识以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的最终目的,是要激活知识,并能够将这些具有生命活力的知识播种到学生的头脑中,促使这些活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和生长。诗化语文特别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着力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创造自由的空间。通过诗性对话,学生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学生内心的想法能够找到表达的出口,可以淋漓畅快地倾吐和表达;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他们可以在对话中不断地反省自身、不断地超越自我,最终完成心灵的升华与飞跃。

出乎其外,是指教学设计不要过分拘泥于课前的死的文案设计,要讲求活的变化,力求创新,富有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当遇到预料之外的问题或是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教学《孔乙己》一文,老师提问“周围的看客对孔乙己这样一个深受其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嘲笑、挖苦,说明了什么?”学生只是回答说明周围的看客没有怜悯之心,此时教师意识到学生只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考虑问题的,便继续启发道:“周围的人生来就是这样残酷无情的吗?”很快学生就找到了答案:是封建统治、封建社会使人们麻木不仁的。如此使课堂充满了许多灵动飘逸的诗意。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与教师讲解内容不同的看法,此时教师应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不要强求一致,因为语文课文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一篇课文连老师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教法。阅读是读者领会文本、发现问题、创造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从发现的角度而言,文章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不同看法的存在为课堂知识的生成提供了契机,这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为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创生课堂诗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五、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诗是特别讲究节奏和韵律的。诗的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与韵律,就不能称其为诗。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要处理好学生的身心节奏与客观节奏之间的关系,理想的节奏须能适合生理、心理的自然需要,需注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稳定期、分散期、反弹期的关系。具体到一节课的安排,要在教学设计上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高低结合、舒卷有致的节奏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有时要“动”,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有时要“快”,在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要快,不能拖沓,否则会使学生厌倦;有时要“慢”,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否则一味求快,学生跟不上,产生不了成功感,反倒增加不少心理负担,当然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有时要“疏”,大密之后,定要辅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间。一节课的容量要适中,教学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相接太紧、太密,容易主次不分,学生也易疲劳,甚至产生腻烦心态;而知识点和训练点太少又调动不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同样会产生懈怠状态,影响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教学时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当讲到重点时,语气应声调缓和,音调委婉清晰;当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当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震天响,也不能嘶哑低沉,既要有高亢激情的鼓励,也要有轻风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如此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动静之间、快慢之间、疏密之间、高低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并且善于适时变化,课堂教学便有了诗意般的韵律美。讲求课堂教学节奏,能使课堂教学保持最佳状态,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诗化教学。追求诗化的教学吧,把充满诗意的青春激情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诗心诗性在语文课堂的诗意诗情中自由飞扬!

[作者通联:山东泰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