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意外”资源,促进有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意外”资源,促进有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索真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课堂的资源。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教师能预见的,教师能正确引导;有些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这些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权威和教学水平的挑战,可它恰恰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缺陷、思维的漏洞,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的危机,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转机和生机所在。教师应摆正心态,灵活处理,巧妙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大胆地创造教学条件,让课堂巧出“意外”,多出“意外”,将不利的“意外”资源转为有利的课堂资源,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课堂由低谷走向高潮,从平淡走向生机。

一、 适时引导,柳暗花明

在课堂中,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设不相同的时候,当学生回答有些“偏”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巧妙引导,为学生架起艺术的桥梁,学生的思考就会由“偏”转为“正”,课堂就会柳暗花明,向纵深发展,呈现精彩。

在《骑桶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了一个问题:“煤店老板娘有没有看到我的人或者听到我的喊声?”笔者本以为有些学生会认为煤店老板娘看到或听到了,有些学生会认为煤店老板娘没看到或没听到,也就是课堂会出现双方学生激烈的争论场面。但出乎意料,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认为煤店老板娘看到或听到了,而且从小说中找出了不同的依据:“她当然马上看见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煤店老板听见了,想上去卖煤,却被煤店老板娘阻止了”;“我骂她是个‘坏女人’,因为她听见了,却没将煤卖给我。”笔者将学生的回答一一写在了黑板上,接着又问学生:“有不同意见吗?”没有一个人回答。学生脸上的表情非常分明地写着他们赞同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于是,笔者引导:“假如我认为‘煤店老板娘没看到或没听到’,那么我该如何反驳呢?我们在鲁迅《拿来主义》学过一种方法:先驳后立。先驳对方提出的依据,再提出自己新的依据,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那么大家想想看,我们该怎么批驳刚才几位同学提出来的依据?”学生陷入沉思,反复吟咏句子。过了一会儿,课堂就出现了学生精彩的反驳:

学生1 “她当然马上看见了我”中的“当然”一词表明煤店老板娘看见“我”只是“我”的主观想法。

学生2 “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也有可能是时间已经很晚,店要打烊了,煤店老板娘解下围裙,想把围裙上的脏物抖掉。

学生3 煤店老板娘阻止煤店老板去卖煤,是煤店老板娘觉得这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而且店老板身体不好,出于对家人的关心才阻止他去的。

学生4 “我”骂她是个“坏女人”,也是“我”的主观意念,因为先前“我”认为煤店老板娘看到了“我”,却不卖煤给“我”,所以“我”才骂的。

学生反驳到这里,笔者继续引导:“同学们反驳得很好。那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新的依据来呢?”过了一会,学生回答:

学生1 小说第二段“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中,“我”飞得那么高,煤店老板娘可能没看见我。

学生2 从“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上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这一句可以得出,煤店老板娘极有可能将“我”的喊声当成了钟声。

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提出来的依据。

二、 延迟评价,巧出“意外”

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往往会给予充分肯定,并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但有时一个学生的回答并不能代表其他学生的理解,教师适时放慢教学脚步,将评价的时间推迟,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堂就会出现“意外”资源。教师将“意外”资源转化为辩论资源,让学生讨论、比较、辨析、择优,能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其语文学习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讲解的练习题《丈夫的一页账单》。

丈夫的一页账单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支出金额)

给岳母买大衣……(支出金额)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笔者请学生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一个学生回答:“主人公首先招聘了一位漂亮的女打字员,然后送她花束,请她共进晚餐。后来被妻子发现了,为了讨好妻子,给她买衣服,给丈母娘买大衣,为了让妻子放心,最后聘了一位中年女打字员。”这位学生讲得很好。但笔者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对这个学生而言可能是一种激励,但同时也遏制了其他学生再创造的能力。笔者又耐心地问了一句:“同学们还有其他构思吗?”话音刚落,一个男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构思:“这位男子找了一个女打字员,慢慢地喜欢上了她,不停地追求她,送她花束,请她共进晚餐,进而娶她为妻。婚后夫妻恩爱,这位男子不仅给妻子买衣服,还给丈母娘买大衣,为了让妻子放心,聘了一位中年女打字员。”笔者发现这位男生犯了审题不仔细的毛病,但没有评价,而是将问题抛给了学生:“两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哪位同学讲得更好呢?”出乎笔者意料,回答的几位学生都说两位同学讲得一样好。笔者又一次发现不是一位学生犯了审题不仔细的毛病,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都犯了类似的毛病。笔者依然没作评价,耐心地提醒学生再一次仔细阅读小说,注意小说中隐含的信息。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从题目‘丈夫的一页账单’看,男主人公已经结婚了,所以应该是第一位同学讲得更好。”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采用延迟性评价,课堂会出现“意外”资源。教师如能清晰地发现学生思维中的漏洞,再次延迟评价,会让不同的思想在课堂中碰撞,并产生新的问题。这时,再交给学生去解决,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三、 开放教学,捕捉“意外”

同一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开放教学,让学生就文本提问,课堂会出现更多的意外,教师善于捕捉,细心呵护,那么这些意外资源就能成为有效资源。它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教师也能准确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一篇含蓄隽永的小说。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相当内敛节制。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就开放教学,让学生就这篇小说读不懂的地方提问。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笔者将其一一写到黑板上。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

一位学生提出:“母亲为什么要来看望儿子?”他话音刚落,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笔者知道学生笑的含义:儿子死了,母亲当然要来看了,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问题不是太“”了?笔者初听到这个问题,也与其他学生有类似的感受。但转念一想,不对,学生没“”到这样的地步。于是笔者又婉言问他:“母亲看望儿子很自然,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他说:“老师,儿子是小偷,他给母亲带来了莫大的耻辱,母亲为什么还去看望儿子?”笔者听了,当即就肯定了这个学生的问题,马上将问题写到了黑板上。

在第二课分析母亲形象时,笔者让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了许多理由,明白了别人眼里卡洛斯是小偷,但在母亲心中,卡洛斯是个好儿子,母亲没有认为儿子给自己带来了耻辱,相反她极力地维护儿子的尊严。笔者又适时引导,给学生讲战国学者曾参母亲不忍伦理道德之重负翻墙而逃的故事。通过讨论、对比,学生感悟到了卡洛斯母亲的伟大。这种母爱,超越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

一个毫不起眼的问题,一处平平淡淡的闲笔,两处意外的生成,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动人光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意外,不仅要机智地处理,而且还要创造意外,捕捉意外,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规律的新起点。

课堂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用一颗敏感的心细细发掘,用一颗善解的心小心呵护,用一颗坦然的心冷静面对,用一颗机智的心巧妙处理,让课堂教学每一个小小的问题、每一次小小的意外,都能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