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慎“改”主题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慎“改”主题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有些教师为了响应“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号召,在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的内涵前,就轻易地放弃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以自己另行创设的情境取而代之,从而使主题图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主题图时,要慎为改之。

一、“改”前关注图的承载功能

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有时还渗透着思想教育。很多时候,教师能抓住图的知识内容,却忽视了图的其他两项承载功能。

改编主题图时须关注图中渗透的思想教育。如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教育。再如“第几”中的排队购票图,除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第几”的概念,还渗透了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思想教育。如果教学中忽略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一任务,再好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的。

知识、方法、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环境,主题图是它们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改编前,必须先关注主题图的承载功能,思考我们所改编的情境是否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同之取之,异之弃之,谨慎而为之。

二、“改”时让情境贴近生活,利于探索

实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改编的重要任务。“改”时让情境贴近生活,利于探索,是改编主题图的首要目标。

改编时,要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让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生活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例如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主题图出示了小数的四种常见

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根据这一主题图的启示,教师可以在讲新课的前一天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观察,看一看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表示,并注意其计量单位的含义。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拓展了视野,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这样改编,拓展了主题图的外延。

改编时,合理整改图中的素材,让情境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索。情境是学生学习探索的平台,对于那些不能有效引导教学情境的素材,应当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改。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主题图展示小朋友跟妈妈到书店买书,每套书12本,每本书24元,小朋友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从图中只能引出“24×12”一个算式,利用率不高,也不利于学生对笔算乘法算理的理解。其实,可将图中信息修改:第一套2本书,每本书24元;第二套10本书,每本书24元;第三套12本书,每本24元书。让学生先算第一套书、第二套书各需付多少钱,再算第三套书要付多少钱。让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借助已知的横式理解未知的笔算算理。这样改编,丰富了主题图的内涵。

教师在改编主题图时,只有用心领会,灵活应用,创造开发,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后慎防情境会增添学习负担

在教学中引进情境,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外,还能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改”后的情境也必须符合这一原则。但有些教师由于“改”得不当,令“改”后的情境为学生学习增添了负担。

慎防繁复的情境会转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如果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有趣,一会儿以奥运话题导入新课;一会儿是天线宝宝来探究新知;一会儿又来了李咏叔叔主持“幸运52”巩固知识,这种追求表面形式而缺乏数学味的情境,只会使学生眼花缭乱。这种“改”法最后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忽视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慎防情境生成的条件阻碍学生探究的进程。进行改编后,还须反思学生在情境生成的条件下,能否朝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如果“改”后由情境生成的条件阻碍学生探究的进程,就必须对情境进行再修改。

学习新知是学生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慎“改”,谨防“改”后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增添负担。

综上所叙,当教师需要对主题图的情境进行改编时,应在掌握主题图的内涵(知识、能力、方法、目标)的前提下,思考主题图的知识承载功能,以简要和高效为目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保证改编的有效性。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