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多发生血糖控制不佳,且糖尿病史较长,合并症多,病情复杂。除做好相应的紧急处理,注意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的血糖变化,积极消除诱因,迅速纠正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外,还应及时监测血糖、尿糖、血酮体、尿酮体等,严密观察神志、面色的变化,阻止发生其他并发症。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良好护理是治疗酮症酸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63-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高脂肪、高糠饮食、高胆固醇)、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糖尿病代谢紊乱加剧,以严重高糖、脱水、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死亡。 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是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5~2013.5 共收治20例患者,检查结果:血糖22 mmol/L~52 mmol/L,Tco2 .6 mmol/L~9.8 mmol/L,酮体45μmol/L~155 μmol/L,血浆渗透压268mosm/kg~300 mosm/kg,均符合糖尿病DKA的诊断标准。发现导致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自行停药。②暴饮暴食。③应激状态(疾病、外伤、手术等)。④严重肠功能失调等。 主要症状 ①面色潮红,呼吸深快,呼出烂苹果味。②极度口渴、多饮、多尿。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④极度乏力、 四肢冰冷、烦躁不安、尿少、嗜睡甚至昏迷。

【护理】

1. 快速血糖监测,了解血糖值,准确给予胰岛素用量。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吸氧、保暖。

3. 病情观察并及时执行医嘱补液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博及呼吸变化,患者因脱水严重应有计划,合理地安排输液和速度,并根据患者年龄、心脑血管病、血压、血糖、尿量等随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合理安排液体滴注顺序,无尿或尿量过少时注意控制补钾速度及量,补碱时不宜过早、过快、过多,以防诱发脑水肿,做好24 h出入量登记,观察脱水症状改善情况,及时留取血、尿标本送检,掌握血糖、尿酮变化。

4. 饮食护理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措施。患者进院后给予严格科学的饮食管理及饮食指导,合理餐次安排,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总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当,无机盐和维生素应满足机体需要,保证充足的食物纤维等。使患者提高对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的认识,自觉配合治疗。患者出院给予个体化饮食处方,并明确列出饮食必须注意事项。说明定时复查血糖、尿糖对指导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性。

5. 做好生活护理 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防止褥疮发生.昏迷者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0.9%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d,并注意口腔有无霉菌感染及溃疡;留置尿管者避免牵拉,并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

6. 心理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血糖控制不稳定,经济负担较重,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悲观情绪。我们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宣教,使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尽快缓解和控制病情。同时,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使病人感受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 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如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口腔感染等时有发生。应预防为主,在按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重病者翻身,拍背、皮肤保持清洁及注意口腔、会的清洁护理。

8. 加强宣教力度 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告知患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如血糖长期控制不良,饮食无控制,极易引起DKA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后期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指导患者应终身遵守饮食疗法,坚持运动锻炼,合理服用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门诊随诊,可减少本病发生。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7.

[2] 崔颖 .应用临床路径为社区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中国实用护士杂志,2005;27~28

[3] 晁艳茹 .危重病人快速血糖监测的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3

[4] 柏玉萍,王超红,乔灿华,等.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6,16(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