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山之巅的教育守望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山之巅的教育守望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吉林省临江市南岗山 。在海拔近千米的山顶上,有一所只有一名教师和两个学生的小学校。―间不足6平方米的小教室,一块黑板,一张课桌,一条长凳,52岁的教师徐继迎,给13岁的仲兆强上完四年级的数学,再给7岁的陈艳宇讲一年级的从本运算……

一杆红旗下,一间小屋内,师生三人迎来朝霞,送走落日,坚守着胡家店小学。

14年深山中的坚守

9月下旬的一天。徐继迎攀爬在南岗山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背着一个灰白色的背篓。背篓里满当当的。是从山脚下贾家营村的“得利小卖店”购买的油盐酱醋等各色生活用品。“下山一次很不容易,缺啥少啥都得一次性补齐了。”山顶上除了带着菜园的农家院儿,就是种着玉米大豆的庄稼地,“有钱也买不着想要的东西”,因此,从牙刷到大米白面,全要靠背篓背上山去。其间,要趟过一条河,翻过两座山。如果慢一些,稳一点,起码也得走上一个多小时。

山道难走,藏在碎石树根之间,没于密林灌木之中。背着几十斤东西的徐继迎埋头赶路,松动的石块在脚下呼啦啦滑落,满道的落叶踩上去咋咋作响,几只不知名的雀鸟在头顶呼呼飞过,惊落几片昏黄的树叶。

1992年前,山顶的孩子们要上学,就得翻山过河赶到山下的贾家营乡中心学校。时间紧张,山路打滑,尤其再碰上雨雪天气,毒虫出没……又掏不出每月二三百的住宿费,山上多半的孩子因此辍学在家,喂鸡放年。

1992年秋,山上设立了教学点。但没有老师愿意去任教。看着因为缺老师上不了学的孩子,在吴家营村小学做教办工作的徐继迎心里直着急。他主动请缨,从既有公路又有自来水,大客通到家门口、条件比较好的吴家营调到了“就是吃二斤食盐也要翻山越岭”的山上,做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老师。而这一干就是14年,从带十几个学生,到一个,再到现在的两个,山顶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徐老师的学生。

走到山顶了,眼前豁然开朗,到处都是庄稼,金色的大豆,绿色的玉米。远方,一面红旗在闪耀。徐继迎轻轻舒了一口气,加快了脚步。近了,红旗下是一个木栅栏围起的农家小院。推门而入,走过菜园、鸡鹅舍,是一排土墙红瓦的房子。右边几间是徐继迎和爱人的房间,左边一间小小的屋子,门口钉着一块木板,写着几千黑色大字:胡家店小学。

清苦的土壤中绽放的甘甜之花

在这间坐落于徐继迎家院子里的小屋内,52岁的徐继迎,身兼数职,一个人带着两个班级,两个学生:13岁、上四年级的仲兆强和7岁,读一年级的陈艳宇。

站在门口,不足6平方米的教室一览无余――由两根木棍支撑着立在墙边的大黑板,堆放着教材、作业的办公桌和椅子,一米多长“比学生年龄还大的”课桌和长凳,两扇“冬天来了还要加层塑料布挡风”的玻璃窗,还有正对门口的一个泥砌地炉。墙角处有徐继迎养的几盆芦荟、仙人掌,窗台上几朵插在酒瓶里的地瓜花开得正艳――那是学生仲兆强在几天前特意给老师采的/墙上张贴着大幅的世界地图、年代久远、破损严重的字母表和一张手写的小小课程表。

“这是2003年修的新校舍,不漏雨、不落土,也不用担心房顶被吹跑。”看着明亮整洁的小教室,徐继迎非常满足。以前的老校舍是60年代用不头垛的泥土房,透风漏雨掉泥块。“刮大风,担心屋顶的油毡纸被掀走,下大雨,紧张房子坍塌得时刻准备往外跑。”

徐继迎说,别看我们学校小,但什么都齐全,什么都按规矩办。尽管只有三个人,但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雷打不动,课程设置也不“偷工减料”,从语数外到自然、美术、品德等,每个孩子都有六七门课程。虽然两个年级,一个老师,但教学进行得有条不紊,一个孩子上课时、另一个孩子就看书写作业,“各干各的,互不影响。”

2002年徐继迎参加了乡教办举办的信息技术学习班,之后在妻子的支持下买了山里第一台电脑。“山里落后,但教学不能落后。”他一边自学一边给孩子们开出了微机课,讲授基本的电脑知识。

小教室里教出来的学生,每次乡镇考试都名列前茅。周围的中学招生时,一听说学生来自胡家店,都“喜欢得不得了”。

教室虽小,但操场很大。房前的院子屋后的草地全都是师生三人的体育场。院子中央有个乒乓球台,那是徐继迎卸下马车板子,请木匠做的。

期盼走出教育的“世外桃源”

也不是没有烦恼的时候。

“这儿路不行,村里的东西出不去,村外的东西也进不来,快跟外界隔绝了,”徐继迎说,“世外桃源”般的南岗山顶上,村民大多经济紧张,再加上一些家庭重男轻女,对孩子上学不重视,每年开学的时候,都是孩子们难受的时候,也是他最紧张的时候。

有到了入学年龄而被父母留在家干活的,有因为拿不出书杂费不来报到的,也有家里一着忙便被拉回去帮忙的……这个时候,不但是徐继迎要挨家挨户地去劝说,帮着垫钱,他的爱人也要去学生家帮忙干活,“要不然,学生该落课了。”

家庭困难的仲兆强家有五个孩子。徐继迎教了四个。从说服其家人让女孩子上学,到给几个孩子们垫付书费、买衣送鞋解决实际困难,再到天天“护送”逃学的老二仲兆亮上学,“俺们家孩子多,连徐老师一家也跟着受罪。”仲兆强的妈妈陈军花被感动得直哭,非让孩子拜了徐老师的爱人为十妈,似乎这样才能表达她的谢意与歉意。

“这些都不算问题,这儿的孩子大都愿意上学,只要不让他们失学,垫点钱干点活不算啥。关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山顶上信息闭塞,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有了问题连个可以请教协商的人都没有。”想起这些,徐继迎就犯愁。

“近几年,这边的学校都开了英语课,我们这儿就有些落后了。”为了让两个孩子能学英语,徐继迎买来教材跟着录音机一点点学起,在今年5月份开了英语课。遇到问题就积攒着,抽时间到山下的学校请教,暑假里,一位支教大学生十几天的英语课让师生三人受益匪浅。但“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于是,徐继迎把买来的一本英语辞典给了学得快的仲兆强,“我们几个摸索着互相学习。”

“这俩孩子是幸福的,很多好心人寄来了学习用品,给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看着放学结伴回家的俩孩子,徐继迎感慨到,“这儿上学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啊。”“我经常跟他们说,不能读好书、走出大山就完事了,有朝一日你们出息了。一定为家乡做点事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