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摩海大厦解救地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摩海大厦解救地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上漂浮建筑、漂浮岛的概念并不新鲜。譬如两栖建筑的最著名设计者之一、荷兰建筑师Koen Olthuis就在2005年创立公司专注于漂浮建筑的设计和实现。但是,在SEASCRAPER的概念诞生之前,大多数设计的焦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让水上建筑平衡、防水,而在建筑本身的容纳能力和绿色性能上并没有更多突出的贡献。

SEASCRAPER的诞生,得益于每年一度的eVolo全球摩天大楼设计大赛,2009年,加拿大卑斯省Zigloo工作室设计的“环流”(The Gyre)成为当年的惊艳之作,这个直径一公里、深入海面以下400米、能容纳2000人居住的摩海大楼,有四个展开的手臂漂浮在海面,制造一个安全的港湾,中间是建筑主体,矛尖一般深入海底。

“环流”的中心主体最顶最宽阔层达三万平方米,层层缩窄,最深处有600平方米。在露出海面的十字形手臂部分有风力发电设备和太阳能板,同时有雨水收集设施。在中心主体内有洋流发电装置,完全达到零排放循环能源。它的设计初衷是提供一个更为贴近海洋的科研和旅游场所,里面有商店、餐馆和花园——从高度上来看,这是一整座没入海面的帝国大厦

在“环流”之后,最为著名的“摩海大楼”仍然来自eVolo大赛,2010年马来西亚设计师Sarly Adre bin Sarkum拿出了名为“ H2O+ scraper”的作品,相比“环流”的未来感,H2O +的灵感更多来自“漂浮岛”,露出海面的圆形部分是一片森林,包围着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熟悉东方的人想必看一眼便会脱口而出“天人合一”之类的词儿。

它的名字并非简单是“水”的化学式那么简单,“O”表示零排放和零污染,而“+”表示它还能自己产出食物——它露出海面的森林能够种植蔬菜并养殖禽畜,动物的排泄还能转换为沼气。海面以下部分像一个巨大的章鱼,有数十根仿生材质构造的触手,触手会发出生物光,吸引海洋生物定居,实现自给自足。这些触手能通过浮动来保持整体建筑的平衡,原理就跟广州塔顶的两个大铁球一样。同时,随潮汐摆动产生的动能也可以为内部提供能源。

2011年,有设计师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退役的海上钻井平台,他们在平台上架起又尖又高的管道,与输油管道连通,利用给鱼缸换水的简单虹吸原理,让海水自己涌上来,这股动能可以为整个平台提供能源,然后被存储起来净化为淡水。巨大的勘探钻头被改装成了深海实验室。这样的设计并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单独的大厦或城市,但显然是其他“摩海大楼”的必备配套品。

2012年度的eVolo大赛并未继续锁定在“摩海大厦”,获得头奖的是来自中国的“喜马拉雅水塔”设计,是不折不扣的摩天大厦,同时充分证明了我们这个国度离海洋故乡究竟有多远。但全球其他设计师的关注并未减退,他们开始更为认真地思考“摩海大厦”的垃圾处理问题。韩国的设计师为他们的作品创造了一个“塑料鱼塔”,放置在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东太平洋洋面上——因为洋流的原因,此处已经形成一个比德州还大的垃圾漩涡,塑料鱼塔专用于搜集并处理垃圾,将其无害化处理后运往陆地,其顶部部分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居住空间。一个塞尔维亚的设计师工作组则设计了一个OCEANSCRAPER将所有垃圾直接容纳在其核心,利用技术将其彻底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当然,能够实现以上两种方案的垃圾处理技术都尚未出现。

迪拜曾在2009年宣布启动他们的SEASCRAPER项目,计划在棕榈树岛附近建一座92层的空中花园,利用技术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和废物废水再生。但除了其地点在海边之外,这座名为Wave Tower的建筑物跟我们前文所说的SEASCRAPER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有开始动工。我并不是说有了SEASCRAPER以后,就可以对全球变暖和海面上升完全掉以轻心,但是,它的诞生,也许是大自然想借此告诉我们,是海洋的终究要归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