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幽默请进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幽默请进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的学习单靠从道理上明白意义,不如对学习有喜好,而喜好越深,就越会以学习为乐,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学习热情,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益。一直以来,笔者都把“让学生乐学”作为自己的教学宗旨,而课堂幽默则成了笔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那么,我们如何把幽默请进语文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对语文课教学幽默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引用故事,激发兴趣

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在初一第一节语文课上,谈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笔者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外国学生解释什么是“东西”:“东西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特指人或动物。”接下来请这位外国学生指出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学生道:“桌子是东西,椅子是东西,书是东西,你是东西!” 老师说:“东西指人时,一般是骂人的话。”学生赶紧纠正:“那你不是东西!”老师哭笑不得:“不是东西也是骂人的话。”学生非常尴尬地说:“你是东西不对,不是东西也不对,那你究竟是不是东西?如果是东西,那你是什么东西?”听完后,同学们笑得前仰后翻,笔者接着问身旁一位同学:“你说他是不是东西呢?”只见他笑得直不起腰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兴趣,也在起始课上使学生初步感知汉语文的博大精深。

笔者在训练外貌描写的时候,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投稿,在描写人物时这样写道:‘棕色的头发像巧克力,桃红色的脸上嵌着一对芝麻色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像个奶油小蛋糕’,‘樱桃小口’,‘鲜藕似的手臂’等等。半个月后,编辑部退稿了,并附有一张便笺:‘今后写作,请在吃完饭以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兴趣高涨,在这样的状态下训练写作,岂不是事半功倍吗?

又比如在讲《核舟记》时,针对人物苏轼和佛印,笔者穿插了一个小故事:坡被贬黄州时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不禁相对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学生听了以后,顿时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接下来对核舟上两人动作的分析就非常顺利了。

二、故设错误,知识渗透

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曾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故意歪曲文本知识,引起学生注意,进一步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如在分析《芦花荡》中撑船老头形象时,一学生提到第2段“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一句,笔者故作惊讶说到:“这船不成飞船?咋会飘呢?”在学生的否定声中,老头架船技术娴熟、老当益壮的形象让他们铭记在心。同时,另一学生提到复仇环节中,老头用埋藏好的钩子对付敌人,笔者适时的感叹到:“人们常说:最毒妇人心,看来,这老头也不逊色哦,真是凶残之极。”话音未落,教室里已经高高的举起了好几只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这样的课堂,还怕学生没兴趣吗?这样的问题还怕学生没明白吗?

另外,有意违反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例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一位老师复述故事情节的时候,有意把唐雎的话“否,非若是也”改为洋味十足的“No,不是这样的”,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也使学生在笑中记住了这句话的翻译。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对话是不可能用英语的,教师让唐雎说英语,是有意犯错,这一“错”,错出了强烈的幽默感,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增加了几分生趣。

三、画蛇添足,调节气氛

中国有一句俗语:笑一笑,十年少。在笑声中减轻压力是最有效的减负,它使得学习不再是一种强加的负担,而是学有所乐的探索。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分析讲解,就会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学生心情放松了,就不会受限于课堂的知识压力,从而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准备让学生欣赏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时说: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一下这种“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苏州园林,没买门票的,不要发出声音。台下一个个都捂住嘴窃笑,静静地看着屏幕。

又如,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在当时是一个正面教育的例子,放在现在却是侵犯别人隐私的行为。在课堂上讲这个事例的同时,结尾笔者添加了这样一个尾巴:你要凿壁,要凿自家屋子的壁,比如你的房间和你父母的房间,凿完后你家长问起来别把老师给出卖了,因为这总比凿人家的壁让人家告上法庭,冒巨额赔款、冠以流氓称呼的好。

再如,教学《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为自己辩白:“窃书不能算偷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笔者加上这样一个尾巴:按照孔乙己的逻辑,现在监狱里的很多盗窃犯就该放出去了,因为人家不符合偷的条件嘛。

四、套用妙言,融洽情感

认知与情感是语文教学两条鲜明的线索,贯穿教学始终。情感是纽带,把学生、教师、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是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幽默也可以说是语文情感教学的剂,可以消除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在教学《桃花源记》时,遇到古今异义词“鲜美”,在理解今义时,笔者套用了雀巢咖啡的广告“味道好极了”。

同时,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请学生扮演文中某一类人谈谈在桃源的生活情状。以下是教学片段:

生1:我是桃花源中的女人,在家采桑养蚕,织布缝衣。没有战乱,和平安定的生活。

师:唧唧复唧唧,贫妇当户织。

生2:我是桃花源中的男人,你织布来我耕田,你种菜来我挑水。平安就是福。 (全班哄堂大笑,幸好两位都是女生,不然真乱套了。)

生3:我是渔人,我在桃花源中受到了热情款待,非常快乐。

老师补充到: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好不丰盛。

在这里,笔者恰到好处地套用了文章语句及歌词,使教学语言产生了奇特的幽默感,同时与学生一唱一和,大大地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情感。

又如课堂上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可以串用主持人语言“有请我最可爱(善良、认真、具魅力等)的学生某某来回答”,这样的邀请,一定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当学生回答完毕后,也不是一个“好”草草结束,可客串宋丹丹小品语言“回答的是相当的好,你太有才了”,还可改编诗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次文”、“怎一个好字了得”等等。

幽默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而教师的教学幽默总是与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结伴而来,展现教师个性的魅力。笑语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中蕴含着睿智;在他人没有觉察的事物中发掘笑料,在习以为常的事理中辨识悖理;在通俗例子中寻求别致,在平凡普通中提炼神奇,课堂幽默的使用时机和方法其实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把幽默请进了语文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语文课堂。

当然,课堂幽默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幽默、戏剧幽默,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故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而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若一堂课总是笑声不断,会冲淡教学内容与目标,变成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学生笑过以后什么也没学到。所以,我们必须对语文课堂上要运用的幽默材料进行精心的筛选,做到适时、适地、适人、适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语文卷)[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09).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吴心田.当代教育科学[J].谈语文教育的六个新理念,2003,(02).

[4}魏雯.教育艺术[J].浅谈语文课的教学幽默,2007,(08).

(李苹 浙江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