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3~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3~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 2004年版标准判断,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6年我院共收集2 432株临床分离菌株,其中,非发酵菌744株,占革兰阴性菌株数的45.3%。亚胺培南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最强,其中,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其他假单胞菌未发现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为20.2%。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多在11.5%~30.5%。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4.5%~100.0%。结论:本组资料对非发酵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临床分离非发酵菌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83-02

非发酵菌占临床分离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多,上海地区监测结果[1]显示,非发酵菌从1991年的25.6%上升到2001年的34.8%,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从1993年的0.99%增加到2001年的11.07%。这一变迁可能与临床上多种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对我院2003~2006年收集的744株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临床各科患者的痰、血、粪、尿、其他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共2 432株。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购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 培养基

药敏试验用MN琼脂(Mueller-Hinton Agar)和营养补充剂SR158,均为OXOID公司的商品。

1.3 药敏试验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药敏纸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参照美国NCCIS2004年版的判断标准[3],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3版本。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临床分离的2 432株中,革兰阳性菌790株,革兰阴性菌1 642株,其中,非发酵菌744株,占革兰阴性菌株数的45.3%,占总菌株数的30.6%。最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21株(13.2%)和不动杆菌属153株(6.3%),其次,产碱杆菌属131株(5.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8株(3.2%),其他非发酵菌61株(2.5%)。

2.2 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1)

2.2.1 亚胺培南对非发酵菌(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最敏感,其中,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对其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为20.2%。

2.2.2 环丙沙星对3种非发酵菌,即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碱杆菌属均较敏感,耐药率<30%(11.5%~28.3%),前2种菌对其耐药率与北京报道相近[4],而产碱杆菌属对其耐药率为28.3%,远低于上海报道[5]的耐药率86.0%。

2.2.3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对2种非发酵菌,即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杆菌属均较敏感,耐药率<35%(15.2%~34.3%)。头孢唑啉对铜绿假单胞菌极不敏感,其耐药率为90.3%。

3 讨论

非发酵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这类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呼吸道、尿道、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组资料显示:该菌临床分离株数居非发酵菌中首位。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达50.6%,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口恶 唑等6种药物耐药率高达70.2%~92.1%,值得注意的是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20.2%,与北京、上海报道基本相符[5,6],远低于江西42.2%的报道[7]。说明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的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已较常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主要有:①外膜通透性降低。②β-内酰胺酶水解。③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有关[8]。本组资料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药物除亚胺培南外,尚有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产碱杆菌属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但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

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相当严重。有研究表明,不动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机制包括产灭活酶、外膜通透性降低等,因此其耐药性远高于其他细菌,是目前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本资料显示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除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等10种药物的耐药性高达45.0%~73.2%。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高度敏感,往往是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有增多的趋势[9]。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5%),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4]。对该菌敏感的药物还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加替沙星[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受损肿瘤患者以及器官移植患者中。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创伤性治疗,均是该菌感染发生增加的因素。本资料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数占革兰阴性杆菌的4.8%,说明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该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等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据报道,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4,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的低渗透性是造成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原因之一[10]。多重外排泵是该菌固有和获得性多重耐药的最重要原因,参与抗生素外排的泵系统为SmeDEF和SmeABC[11]。本组资料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 唑较敏感,其耐药率分别为26.5%和32.3%,与上海、四川的报道相近[5.1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加替沙星、司巴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亦显示较好的敏感性[4,5]。

随着新型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不断问世和广泛应用,导致病原菌分布结构及耐药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体菌群失调,耐药菌增加,是导致医院感染机会增多的重要因素[13]。临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择优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防止二重感染。

[参考文献]

[1]汪复,妹,吴提,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65-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556-562.

[3]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yandards.Performance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S].2004,M100-S14.

[4]李家泰,李耘,齐慧敏,等.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1:19-29.

[5]妹,汪复,张婴元.2004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4:195-200.

[6]马越,李景云,张新妹,等.2002年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38-44.

[7]郑晓澜,万琼,谢忆虹,等.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谱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00-102.

[8]金正江,彭少华,李从荣.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耐药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8:841.

[9]陈章景,妹,张婴元,等.1995~2003年上海地区10992株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 4:129-132.

[10]Mett H,Rostas,SchocherB,et al.Outer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β-lactamase content in pseudomonas maltophilia clinical isolates and laboratory mutants[J].Rev Infect.Dis,1998,10:765-769.

[11]孙二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排泵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分册,2004,2:28-30.

[12]陶传敏,陈文昭,王军,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2:111-113.

[13]衣淑珍,古东东,保燕燕.葡萄球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用量的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62-63.

(收稿日期:2007-09-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