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1+1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反思,弥补不足,实施网络环境下的1+1教学策略研究,实现减负提质。本人从问题的提出、1+1教学策略的实施内容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策略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0
一、问题的提出
(一)传统教学形式下的不足
我国新课改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这为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目前看来,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运用一般仅仅停留在创设情境和便捷板书等方面。形式丰富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总体上依然是一种"点对面"式的"说教",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交互效率不够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跟学生的交互是单线程的,在学生有多项交流意见的时候,只能进行"秩序式"地交流,交流效率相对比较低下,以这种"秩序式"的方式交流,受制于课堂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交流欲望,有时还会错过很多"高价值"的生成性的学习成果。
2.针对性不够强。教师教学设计、练习设计等面向学生的针对性设计。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以大多数学生的学力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包括练习的设计也无法做到精确到每一个学生。事实上,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一样,因此,针对性不强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个体的最优化发展。
3.主动性不够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针对性"不够强,以及"秩序式"引起的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传统的练习手段又不足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高。
4.反馈不够及时。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反馈越及时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课堂教学中反馈的信息是多方面的,除学生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肢体语言本身所反映的反馈信息外,作业情况的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面之一。
(二)1+1教学策略实施的现实意义
所谓1+1教学,是指在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师生、生生、人机的实时的互动教学过程。其中的"1"指教师或学生个体,而"1"则指1个交流的对象(教师、学生、计算机),其中既包括了人人互动,也包括人机互动。
(三)国内外关于1+1教学的研究
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G1:1),它最初是由两位美国学者,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教授ElliotSoloway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科技与认知系教授、前ISTE协会总裁CathieNorris在2002年的无线移动技术教育应用年会(WMUTE)上提出的。他们认为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人手一机,以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2007年起,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动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它的根本和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利用信息手段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二、网络环境下的"1+1"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概念的界定
关于网络环境下"1+1"教学的概念界定。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互联的计算机,学生利用计算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上资源或本地资源,进行的师生、生生、人机的实时的互动教学过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利用学习平台进行"1对1"的实时地交流、互动,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轻负高质。
(二)"1+1"教学策略的实践
1.基于网络的1+1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1)探索网络环境下1+1课堂教学环境中,以有效教学为导向,开展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实现学生个体化发展策略。(2)探索网络环境下1+X课堂教学环境中,实施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采集与反馈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提高反馈评价的速度与效度。(3)探索不同学科特点,重构各学科开展1+1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并形成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2.基于网络的1+1课外学习策略。(1)实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外项目学习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2)实施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课外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期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3)探索基于网络的互动评价机制,实施生生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评价水平,促进提升学习效果。(4)开发具有资源共享、实时评价、成果展示、交流互动等功能的网络应用平台。
(三)"1+1"教学策略的实践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1+1"教学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预期让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培养并锻炼有利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1)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分工,善于互助,善于分享,懂得合作。(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理解、处理、应用知识的能力。(4)主动学习精神: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成就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5)多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具有灵活、能动、多元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让学生在相对更为个性化地学习环境中开展针对性学习,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个人学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1)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课题研究,让参与实验的教师探索"1+X"教学形式,不断反思和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步提升理论修养,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操作技术和课件、学件制作技术,使具备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4.教学软件资源的丰富。(1)完善自建资源库:通过研究与实践,开发和积累适合"1+1"教学的教案、课件、学件,逐步丰富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自建共享资源库,提高资源使用率。(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研究与实践,搜索和整理各科、各类教育教学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减少教师备课、上课搜集资源的工作量,提高学生获取和使用资源的效率。
5.促进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实践,我们一方面带动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带动提高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维?伯姆:On Dialogue(论对话)[英],"对话・社会・教育"译丛
[2] [前苏联]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王均霞. 基于课程学习网站的多元化网上评价体系的建立[J].无锡教育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