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艺术的商业化胜利 YBA的余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艺术的商业化胜利 YBA的余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们是英国新文化意识的象征,他们一夜成名而富有争议,他们是新秩序的代表。

道格拉斯・戈登把拍摄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的7张照片放大,安置在一间完全是红色的房间里,整个房间像一问铺满红地毯的电影院,或者说,像一个子宫内部。这个系列作品的名字叫“croque Mort”,从法文翻译过来是“收尸人”的意思。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收尸人”,会在人们刚刚离世时咬他们的脚,以确定他们是否真的死了,因此别名叫做“咬死人的人”。在这些照片里,戈登的女儿咬着自己的脚和手指玩,虽然这只是一个新生儿出于天性在对自身的生理存在进行确认,但戈登通过对这种行为高度特写以及赋予作品这个邪恶意味的标题,提醒人们生理机体的死亡必然性。这个本来可以让人心生怜爱之情的新生儿照片组合,却让观众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体验。

2006年12月15日,“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正式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一次西方当代艺术实物在中国的展出,揭幕当天人头攒动。展览策划人之一皮力表示,当初设想展览YBA(YoungBrltish Art―ists英国青年艺术家)以后的艺术家,故名“余震”,但是随着走访和策划,最后还是选择了以YBA为主,其目的在于重新梳理和还原一个现象。“我们保留了余震这个名字,因为艺术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不管怎样,这次展览展出了YBA们的实物原作,一代人第一次在中国本土看到西方当代艺术的原作。从YBA打出旗号到如今在中国露面,已经事隔17年,但是策展人之一的秦思源还是认为,当代艺术强调的是一种现场感,一件艺术品在每一个人眼里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亲临现场,肯定无法感知当年掀起艺术革命的这些人和物,究竟是怎样启发了英国艺术的方向。

商业市场的余震威力

达米恩・赫斯特的作品通常以各种动物躯干为主,也因此在YBA形成之初引起极大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赫斯特曾经用半工业化的手段创作了四个系列的作品,其中大受欢迎的是蝴蝶系列,这一题为《爱之内外》的系列用五彩的鳞翅在单色的画布上着上闪闪发光的颜色,效果非常好,但是和他其他的作品一样,在这种美丽背后,隐藏着死亡。这个系列的标价是25万英镑,但在2000年11月纽约菲利浦举行的现代艺术拍卖会上,它达到的价格是天文数字――75万美元,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蝴蝶。这些当年从废仓库展览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中坚力量,达米恩・赫斯特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是一条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的18英尺长的虎鲨,它已经拍卖出当今在世艺术家的作品第二高的价格。甚至可以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如今的显著成功,YBA们起到了造就者的作用。

反观国内,画家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和2200万人民币这个数字连接在一起之后,整个舆论都开始疯狂讨论关于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围绕这个数字展开一系列分析、猜想和展望。刘小东本人在谈及这个话题时都开始显得无奈,对于一幅已经不属于他的作品,外界的关注显然片面而且疯狂了。

澳大利亚学者西蒙・杜林在《高雅文化对低俗文化》一文中说,达米恩・赫斯特、翠西・艾敏之类的艺术家们已经变成了与摇滚歌星或者时髦的饭店老板并没有太大差异的社会名流与文化企业家。实际上,英国艺术的种种现象,正好证明了不同的风格与受众之间关系复杂,不可作高雅与低俗的截然划分。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从安迪・沃霍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被这些YBA们所继承了。YBA在萌芽之初投下的是颠覆艺术形式的重磅炸弹,是对传统文化的挑衅。这场地震之后紧随而来的,是商业市场上不断的余震,在收藏家萨奇兄弟、BBC 4台、ICA等机构的推动之下,横扫1990年代的世界艺术市场,成为当代艺术商业化胜利

艺术需要生态链而非产业链

一位艺术界人士在博客里描述在英国体验yba的感受:“YBA给我的印象异常深刻,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险些成为我判断作品的标准,也是我一直徘徊的问题――什么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式和方法?可能老栗和高铭潞都在找,现在的策划人和艺术家也在找的东西……我们的失落可能是一个整体的失落,这里的艺术家、策划人、投资商、展览机构、媒体从来就没有像英国这样的合作,也不会有像达米恩・赫斯特这样的艺术家,也不可能有续写当代艺术史的话语权。”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也有着同样的忧虑,他反对舆论总是片面追求和炒作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拍卖行情,他认为艺术不存在“产业链”,按照一位英国策展人的说法,应该是整个“艺术生态”的问题。的确,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有市场的强心剂,但是不能忽略这一生态链条上的其他环节。就YBA们来说,他们在英国成为新文化意识的象征,他们创作的富有争议的作品、几乎一夜成名的效应以及他们与媒体和时尚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像1997年布莱尔领导上台的新工党一样,逐渐代表着一种新秩序。然而正是由于YBA在艺术和商业领域一路走来光明灿烂,使之开始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新闻“噱头”。“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的中国策展人皮力在他的文章《在震动之后》中提到:“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英国艺术在十年前经历的东西:火热但是态度保守而投机的艺术市场泡沫,热情但是浅薄的大众传媒,保守的美术馆与激烈的艺术革新等等,英国的青年艺术家在这个背景下创造出一个传奇,也似乎宿命似的同样面临着被体制化、市场化和浅薄化的危机。”

英国策展人认为在YBA出现之前的几年,英国艺术踌躇不前,当代艺术完全是美国的天下,那是一个“坏的、糟糕的时代”,那么中国艺术是否也会出现一个转型下的大震动?还是继续延续现在的好时代萌芽?也许“余震”中国展之后,会有更多人期待中国式的传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