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学生进行好奇心的激发、实验教学及情景的创设,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愿意学”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新颖、快乐、成功、竞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意学”;献出教师平等、真诚的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产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达到“会自己学”的目标, 随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了贯彻理念必须要学好科学,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大量的心理学资料表明,学生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学习效果很差,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反之在心情愉快时进行学习的效果就很好,并且“愿意学、乐意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来。在教学实践中要挖掘科学教学中的“趣闻乐事”,引导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会自己学”,使科学课堂能真正良性循环地“乐”起来,达到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在科学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师生有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为科学老师就要作到如何使学生爱上科学,怎样才能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性,才能更有效地学好科学。因为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宝典,是获取科学知识的秘诀,是求知欲的产生的源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我在对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上,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习兴趣产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恰恰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科学知识又恰恰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环境,因而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所以在科学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以一个魔术引题即:让学生观察由两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变成红色,让学生猜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并作出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可以拿出一杯装有水的烧杯,烧杯中有一个硬币,然后把玻璃管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铁丝穿过玻璃管。任务就是用这根铁丝去射中水中的硬币,学生很活跃上来几个,但都没成功(朝学生所看到的方向去射),那稍微偏上点或偏下点,会怎么样呢?终于在偏下点射中,此时抓住时机展示光的折射,在一个比较粗饮料瓶中一半是盛有未澄清的石灰水,一半是烟雾,从侧面向石灰水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发生了折射。至此,学生的兴趣就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再如讲到指示剂在酸碱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时,做了一个“喷雾显花”魔术:先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溶液在白纸上画花,棒蘸取稀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待干后,用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红花绿叶”。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演示,动摇并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从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性的表达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很好的解决科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实验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直观”它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够直接对问题的说明,有时也能够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得乐趣。例如,提问学生40W和60W灯泡串联在220伏的照明电路中,哪一盏更亮?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60W的比40W的灯泡更亮。上述两灯泡例子中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产生冲突,在通过计算并进行分析,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消除错误的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又如,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生活经验已影响着他们。教师可拿两张同样的白纸,把其中一张揉成团,然后让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问学生谁先落地?生答:同时落地。这时老师撒手,学生观察结果,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冲突,老师进一步讲解,由于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小,所以纸团比另一张纸下落快。进而再做一个演示实验,在抽成真空的长玻璃管中装有羽毛和铁块,观察是否同时下落。最后解释生活中出现轻物比重物落得慢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缘故,这样学生就确信无疑了。有了新的概念后,再应用到其他事例上去,就可以进一步验证它的正确性与普遍性。这样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兴趣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这一节教学的案例:

老师:(课堂可以这样引入)假如我们参加旅游团在早上7时从北京出发,飞行10个小时到达美国纽约,应该是北京时间的下午5时,我们该去干什么事呢?是去吃晚餐、找宾馆住宿吗?

学生:不是傍晚,因为从地球仪上看,美国在我们的对面。

老师:由于不在正对面,那应该是深夜、凌晨还是上午呢?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面的新课引入中,设计的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问题,在将来“我”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个原来令人讨厌难解的“地方时,区时”等概念,一下子会变成学生“迫不及待想解决的概念了,因为学生心中有了学习目标,这是实现目标道路上的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