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疑问教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新的教育理念势必带来全新的教学气象,一些新的教法学法应运而生。当然,新课改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线工作者来说,主要体现在课堂改革上。而设疑问难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设疑的艺术。
一、示错设疑激兴趣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设疑激思考
例如:教学“利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要买新房,现在还缺5万元钱,打算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到农业银行,发现这种贷款如果5年还清,则除了本金还必须支付贷款利息,每年是3.6%,如果想在10年内还清,则每年必须付4.05%的利息。现在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1400元,我应该选择几年还清比较合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经过认真琢磨、比较、反思,信心十足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一个学生还对比着写了下面的算式:
5年
50000÷60个月≈833元,50000×3.6%=1800元,1800÷12个月=150元,833+150=983元,1400-983=417元
10年
50000÷120个月≈416.7元,50000×4.05%=2025元,2025÷12个月≈168.75元,416.7+168.75=585.45元,400-585.45=814.55元)
学生的建议:如果老师的其他家庭收入很少的话,建议选择10年期的,这样的话,扣除了还银行的钱,还有814.55元的经费,供应家庭生活开支应该没有问题;如家庭其他收入不错,那么,选择5年期的也可以啊,虽然老师的钱都用在还贷款上,但是,毕竟还有417元呢,再加上家里人的工资,应该说这样还贷款可以早点还完,贷款提前还掉了,生活也就轻松了。此刻,学生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兴高采烈,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学生是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并且富有生命力的,而这离不开学生的反思过程。
三、悬念设疑识分数
新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呈现以下一些学习材料:6支笔、2本故事书、1个苹果。告诉学生:老师想把6支笔奖给上周班级口算比赛得奖的两个同学,那么,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支?把2本故事书奖给班级演讲比赛的两位同学,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本?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的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呢?这时老师实际操作一下,学生对这些材料不仅感兴趣,而且马上就会看到三种分法中,只有第三种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两个小朋友时,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当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就是分数。
四、以疑设疑明方法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面临“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绝对不可撒手不管,应该及时引导、点拨,帮助他们寻找过河的交通工具――思考问题的方法,顺利解答问题,让他们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事先安排了这样一道板演题:7.25÷25,学生很快算出结果是0.29(因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前面已经学过,学生做起来并不困难),紧接着我把这题改为7.25÷0.25写在板演题旁边,问学生会不会做。有些学生说不会,也有些学生已经拿笔做了起来,得出结果还是0.29。我让学生用乘法验算一下:0.29×0.25=0.0725,他们发现做错了。教师紧接着问:(1)错在什么地方?(2)应该怎样计算?学生挠头,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及时引导:(1)比较本题与板演题的异同(被除数都是7.25,除数不同,一个是整数25,另一个是小数0.25)。(2)能不能把除数0.25变成整数而商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很快回答,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就可以了。(因为在本课开始的复习中就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比较、分析,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到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逐步内化,下面的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设疑,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