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年级学生接力日记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界事物接触的增多和好奇心的驱使,一年级学生开始对周围事物进行思考。他们乐于表达,每天对看到的事物围着老师说个不停。为此,我在今年一年级的语文课改实验中,开展了接力日记的教学探索。
一、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接力日记的可行性
新课标对低年级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幼儿期,儿童已经基本掌握了语言交际的能力,能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词汇来正确地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二年级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进行初步的作文训练是完全必要的。日记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会写一定数量的常用字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写作,而一年级学生已认识了近五百个汉字,学会了使用拼音,具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具备简单写作的能力。因此,从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学生对运用语言的欲望来看,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记日记的活动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
日记是一种不拘形式、内容丰富的文体,日记真实性、感知性强,学生能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随时用文字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写作应该从记日记开始。有人说,父母教育子女,只要让他们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就算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可以说,成功人士应具备的素质都体现在儿童日记中。老师和家长不应该错过对孩子早期创作的黄金期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爱表现,不甘落后,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同,但他们的合作意识较差,在自我表现的同时容易忽视别人的优点,因此,我设计了接力日记的活动。
二、开展接力日记的主要做法
为了激活学生的写话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写,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素材,无论是一段有意思的对话,还是一个场面的描写,写作篇幅长短应不限。
1.合理编组
我将全班52名学生按照4人一组共分成13个小组,成员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教师不应有差生的观念,但学生间的发展确实有差距)组成,使各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没有明显的差别。我要求4名学生轮流写日记,每周至少写一篇,我启发引导,并进行评阅,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和互评活动。
2.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养成“有心人”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随身携带本子和铅笔,随时将日常接触到的有价值的事物、自己对一些事物的感想记在上面。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我们写作的来源,多经历一些事,多记录,这样日记就多了很多素材。同时,我要求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3.组织好学生间的日记交流和成果展示
搞好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间的友谊不断加深,合作意识不断增强。我利用放学前的10~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日记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评价,相互欣赏,在交流中唤起学生对写日记的热情,获得写作的灵感。这个学期全班同学共记日记885篇,其中质量较好的有500余篇,在《小博士报》上发表2篇。期末我组织了全班的日记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日记打印出来,并鼓励他们用最能表现自己个性的形式加以美化设计,编成“班级作品专集”和“个人作品专集”,让他们在打印日记和将日记装订成册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
三、开展接力日记实践的几点收获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力日记实践,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今后的作文写作打下了基础。
1.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强调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需要用情感去感受这个世界。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生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开展接力日记后,学生们都能认真记录所看到的事物和感想,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我经常检查学生的记录,他们也能把接触到的人和事及感想记在合作日记本上,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敢于动笔的勇气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研究及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证明,寓教于乐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在接力日记中,我鼓励学生要敢于动笔,勤奋练写,并从中选出一些较为优秀的习作,加以辅导,在班上交流或推荐给报刊。学生的文章在《小博士报》上发表后,写日记的兴趣更浓了。
3.为作文积累素材
作文就像建房子一样,没有砖、水泥,房子就建不起来,字、词、句就是作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写不好文章的。学生在合作日记中无拘无束,句子写得长也可以,写得短也可以,因为他们写的每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都是一种积累。从一年级开始这样的积累,到正式作文的时候,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
接力日记是我在课改实验中的初步尝试,还不尽如人意,有待于继续摸索,不断改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