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语用迁移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语用迁移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文化得到空前交流和融合。各国人民相互交流时必不可少的使用礼貌用语。同时,阻碍中西方交流的礼貌用语失误也愈加凸显出来,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有一个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角度对礼貌用语的语用迁移现象进行研究。以中西方国家为例,探究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失误的语用迁移现象,从而克服在世界各国交往中因礼貌用语语用迁移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关键词:礼貌用语;语用迁移;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40-02

一、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中西方礼貌用语差异的重要性

在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中,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需要沟通,交流。交往涉及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感情交际或信息沟通被称为跨文化交际[1]。

跨文化交际的产生是基于不同文化,种族和国家的需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世界各国文化碰撞,融合的显著加强,其现实意义日益凸显。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迫切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而不同民族之间不仅拥有语言特殊性也拥有语言共性。这是促使彼此间顺利交流的基础。

美国跨文化交际学者查理德?约翰尼森列举了跨文化交际的价值定义:(一)人们自愿选择一种交际策略;(二)这种交际策略基于一种价值判断;(三)这种价值判断涉及人类的行为准则;(四)选择的策略正面或负面的对他人施加影响。

该定义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有一种交际策略符合交际双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并能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双方施加影响,以促进双方交流。而礼貌用语的使用正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良好手段。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际中构建双方关系的一个桥梁,在个国家民族中普遍存在,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众多的个体差异,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常常使对方感到困惑,或使对方误解了自己的礼貌,从而严重影响交际双方的沟通。

二、礼貌用语的语用迁移现象

礼貌用语主要包括称呼语,问候语,寒暄语,告别语,感谢语,致歉语,恭维语等。他是交际双方在社会交往时所选择的使用与交际场合、交际双方的关系谈话宗旨,谈话内容等所需要的语言行为规范,用来确立、维护、调节和发展交际双方的关系,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者常用母语的语用规范来实现交际意图,因此常常会产生误解,引起不快,出现语用负迁移现象。要剖析礼貌用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还应从礼貌用语的语用正迁移现象谈起。

(一)礼貌用语的语用正迁移现象

J.A.Hawkins在其主编的《什么是语言共性》一书中,提出了人类语言之间的本质具有共性。与际间的诸多认知概念虽大有不同,但在表达客观世界的本质上,人类语言具有同一性。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Skinner也认为,目的语的学习与母语的习得属于对自然语言的掌握过程,他们之间具有共性。母语语言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目的语习惯的培养。将母语的对称概念正向移到目的语中,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正迁移,或语际共性正迁移。例如,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礼貌用语有:“Please,Thank you,Sorry(Excuse me),Goodbye”。汉语中有:“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语义上基本对应,也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3];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见到迎面走来的外国朋友,出于礼貌会说:“你好啊!”“How are you?”由于此句中二者词汇语法对应关系较为相似,汉语中的对称概念很容易正向移动到目的语英语中,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的传递得以实现。或者在外国朋友的婚礼上送新娘一束白色的百合花,并说:“I hope you are the white lily forever.”外国朋友也会非常高兴并且欣然接受。当然,lily的语义正迁移现象在中国和欧美国家的跨文化交际中更为常见。在中国人看来,百合寓意“百年好合”。送上一束百合,表达对新娘新郎天长地久的美好祝愿。而在外国朋友看来,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一句“I hope you are the white lily forever”,在中西方认知中虽有些许差异,但体现了礼貌用语—祝福语的语用正迁移,很好的传递了美好的祝福,并增进了中西方朋友的友谊。

因此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语用正迁移现象,有利于非有意识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学习者的自我表露和自信,是激励外语学习者进入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主动采取学习策略的路径,更是探究语际差异与迁移的过程。

(二)礼貌用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

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机制。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礼貌用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的诸多成因上。而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母语的干扰。语用负迁移来自母语的干扰,映射了母语文化习得的价值。来源于母语和目的与的文化差异增加了交际成本,使礼貌用语语意传播受阻,交际双方不能互明,交际会话不经济。这就使交际者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其母语差异较大的礼貌用语结构,造成礼貌用语使用的“僵化[4]”,不能形象的表达礼貌用语的交际意图,这就容易造成礼貌用语的语用负迁移。

Thomas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出现发音,用语或结构错误都是表层的错误,最多被认为是“英语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英语的语用原则来处理语境,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误认为是“不诚心,存心欺骗或居心不良的人”。

而Bialystok提出隐性语言知识这一概念,它是一种潜意识,是语法词汇以外的知识。越是多了解隐性语言知识,掌握目标语的程度越深,使用就越自如。由此可见,除了词汇,语法以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也是一种“潜意识”,是导致礼貌用语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文化差异包括词汇空缺[5],语用习惯和价值观。以下就这三点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