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理概念的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概念的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物理概念教学,我认为:要使物理概念的建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求,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规律,培养实验技能,还要让学生通过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科学学习上获取感性体会,同时,使实验中的分工、协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我以密度为例来说明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密度的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从知识的角度看,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概论的重要方法,非常重要.许多的物理概念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如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定义 “速度”,用压力和受力面积之比定义 “压强”,用电压和电流之比定义 “电阻”……所以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重点,组织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运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这一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密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这一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持的正确态度.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论、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

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

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

2.操作、尝试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生活中识别物质的各种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交流.估计学生找到的方法很多,如通过颜色、气味、硬度等等加以鉴别,从而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

2.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展示四组图片:金条和铜条,有机玻璃和普通玻璃,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海水(可以用盐水代替).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识别这些物质呢”,结合学生的各种回答,引入识别物质的另一种方法——用密度鉴别物质.

(2)猜想与假设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否相等?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等?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又会怎样呢、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出本节课要问的问题: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猜想出发,取铜、铁、铝三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各组物体的体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测出它们的体积,再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各小组分别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同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则可以加强全班学生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实验前,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要严格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记录实验数据要认真等.

(5)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归纳:

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___.

②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___.

在以上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对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展开思考:

①实验结论与生活经验有没有冲突?

②你是怎样把实验数据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

③实验过程中哪些做法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④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⑤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能够强化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体验与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反馈练习

(1)阅读表格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STS 练习: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探究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突出对所研究问题的思考过程.

在本节密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教学后记:本节密度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程序可以归纳为:设置实验,创设情境——感性认识,探究分析——上升理论.

一、设置实验,创设情境

学习情境应该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实验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感性认识,探究分析

这一过程包括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首先,让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接下来,各组学生交流、汇总数据.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不同,相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相同,这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特性.

三、上升理论,指导实践

实验数据只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真实记录,归纳则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实验探究前期的工作只有依靠归纳才能最终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