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进针手法经验述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国名老中医陈全新教授进针手法经验述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广东广州 510120

[摘要] 全国名老中医全新教授,从医50余年,一直从事无痛进针手法的临床研究,通过对传统进针手法的继承与创新,首先提出无痛进针手法:“牵压捻点法”、“压入捻点法”;其次发明了“透电压手法”;最后创造出快速旋转进针法——飞针。

[关键词] 陈全新;进针手法;无痛进针手法

[中图分类号] R24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088-04

Summary of distinguished veteran TCM professor Chen Quanxin's experience of inserting needle

LI Ying CHEN Xiuhua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Therapy Center, the Big Branch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Chen Quanxin has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more than fifty years, he has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 study on painless needle manipulation, he inherited and innovated the traditional needling manipulation, first proposed the painless needle manipulation: “qian ya nian dian method”, “ya ru nian dian method”; then invented the “tou dian ya shou method”, Finally, created a fast rotating needle manipulation - flying needle.

[Key words] Chen Quanxin; Needling manipulation; Painless needle manipulation

针灸疗法是一种专门的治疗技术,初用时,由于针刺操作较复杂,掌握熟练手法较困难,如果在进针时,手法欠熟练,将会导致针刺疼痛,出现滞针或晕针,从而针灸治疗让患者失去信心,许多医家为减轻针刺疼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人对无痛进针产生质疑[1]。但针刺疼痛成了一道障碍[2],因此陈全新教授[3]潜心五十余年临床无痛针灸研究,先后经历了“牵压捻点法”、“压入捻点法”、“透电压手法”、“快速旋转进针法”几个过程,其手法最后发展成为今天较为成熟的“无痛飞针进”针手法,笔者有幸能跟随导师临床,承蒙指导,不揣冒昧,将陈教授的无痛进针手法经验简介如下:

1 “牵压捻点法”与“压入捻点法”两种无痛进针法

陈教授对古今进针法作了详尽分析比较,在苏联“无痛分娩法”和我国梁洁莲所创“无痛注射法”启发下,经过长时间临床探索,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造出“牵压捻点法”和“压入捻点法”两种无痛进针法。

1.1 牵压捻点法

这种手法适用于一般刺激点及身体各部进针,是参照古法之平掌押手法及单刺手捻转手法综合改进而成。因此可避免古法进针时消毒不严格的缺点,也改进了单刺手捻入易于产生痛感之缺陷。

操作方法:找到准确刺激点后,经过严密消毒,用左手平伸五指,重按压于刺激点旁皮肤上(手指绝对不能接触已消毒刺激部位)。其中主要是以食、中指指尖分开,按压在刺激点旁,其他各指则重按,同时将局部固定,然后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指尖扶持针体,使针体垂直。首先用针尖轻轻接触皮肤,如无特别痛感发现(没触到痛点),则用均匀的捻转轻点压手法,把针尖轻轻捻入皮层,但捻转角度应以不超过120°为佳。经过较短时间的捻转后,由于针尖细小,加上左手牵引致局部皮肤紧张,及末梢神经感觉减弱,和精神被分散等因素,因此即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穿皮手术,同时也能有效地制止痛感产生。当针尖透过皮层时,持针手即有一种抵抗力减弱的感觉,这时即可把压在刺激点旁的中、食指略向内挤拢,右手则掌握重心于针尖部,把针稍向上提,以减少进针时皮肤裹针现象,然后用较快捻转手法,把针捻入肌肉内,一直到寻得适当针感为止。

1.2 压入捻转法

这种手法适用于长针刺激时用(如针环跳穴)。较敏感患者用之也佳。本法是参照古法之“拇、食指押手”和刺入捻转法改进综合而成,也能避免手不消毒造成污染和突然刺入易产生疼痛的缺点。

操作方法:找中准确的刺激点,经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指尖,将消毒干棉球对叠扶持针体,露出少许针尖,然后用右手在已消毒刺激点旁皮肤周围,用由轻而重均匀力按压(手绝对不能按在已消毒刺激点部皮肤),其目的也是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产生一种定位错觉,同时也可使受压部位肌肉松弛,按压5~6次后,施术者即用夹持针的左手,随着右手按压的同时,把针尖轻快地压入皮内,随即用较重力按压不动,使受刺激部产生麻痹感,以制止痛觉产生,这时右手仍可照前法多按压几下。由于患者受短暂错觉影响及痛觉神经敏感度减弱,注意力已不集中在针刺点,这样便有利于压入穿皮的进行,而达到较迅速无痛进针目的。穿皮以后,左手拇、食指指尖,仍扶持棉球,把针体固定支持,五指仍均匀地加压于表皮上,但以拇、食指为重心,同时把该部皮肤分开,这时右手则用拇、食指与中指指尖扶持针柄,仍用均匀捻转,点压进针手法进针,把针继续捻入肌肉内。当针体到达一定深度后,则可除去支持针体棉球(左手仍在刺激点旁,适当加压及分开皮肤和固定局部),一直到寻得适当针感为止。

以上两种操作手法,是参照古法改成,主要是应用刺激点旁押手法和运用均匀的捻转、点压手法进针。因此可借错觉影响,分散患者注意力和减弱末梢神经敏感度,在避免污物接触针体的无菌操作原则下而达到无痛进针的效果,经临床验证是确实可行的。

2 透电进针法

一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陈教授并不满足于上述无痛进针法的发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在也门王国中国针灸专家组工作期间,继续致力于进针法的研究。陈教授在无痛进针法的基础上,应用电针机原理,发明了一种“透电进针法”。这种新的进针法主要是借着透电押手,使针刺局部末梢神经产生短暂麻痹感,而更有效地消除针刺时过敏痛觉,达到无痛进针的目的,其方法如下:

2.1 器材构造

施用透电器材,主要按照不同身体部位,采用不同的透电工具。一般躯干、肢体等肌肉丰厚部,宜用“方形透电器”;头及骨骼附近,则宜用体积较小的“管形透电器”。透电进针器电源可采用电针机原有设备。

2.1.1 方形透电器 长方形,中有一圆孔,内镶有透电的铜或铁片两片,金属片中各系导电电线一根,其构造分两部分。方形板:可用一般薄板或其他不导电塑料胶片制成,共两片,长度约6 cm,宽约4 cm,板薄度约0.1 cm。在两片方形板中各挖一直径1.5 cm圆孔,底层的板面尚须挖一藏电线的浅沟。导电金属片:导线金属片两片,传导阴阳电极用。制作时可把两片金属片反叠,压成弧形,末端钻一孔(系电线用)镶于下层方形板圆孔中,金属片下层(接触肌肉面)须弯曲之使其微隆起,以便于连接透电。安装:把系有电线之两片金属片镶于圆孔中,但须两端分离避免接触,损坏电机,然后把上层方板盖上,四周用小螺丝钉固定即成(图1)。

1.方形板;2.金属片;3.电线;4.金属片;5.小螺丝钉及装成图

图1 方形透电器制作图示

2.1.2 管型透电器 为简便计可用电针机之导电夹子改装(夹子须有柄,作为透电时握持用),先把夹子上页(附加页)连轴心一起拔除,随即把余下底页前端稍弯曲成半月形状(两个夹子不能接触),然后把两个改装导电夹子用不透电胶线并连扎牢便成(图2)。

1.电线;2.夹柄;3.金属夹下页;4.金属夹上页;5.绕缠塑料带及装成图

图2 管型透电器制作图示

2.2 使用时注意事项

透电进针法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度电量后注意捻针正确操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①使用电针机前应检查该机电源输出是否正常(一般打开电源开关后指示灯亮或把透电金属片置于指尖,扭开输出旋钮增加电量至有麻痹感即可)。②进针时使患者采取适当(最好取卧位以便得到休息),并同时作适当术前解释(尤其是第1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消除其畏惧心理,争取患者合作。③穴位按常规消毒后,则选取适当透电器(头、关节、骨骼周围经穴取管形透电器,躯干、四肢肌肉丰厚部取方形透电器),用左手把透电器接触面置放于经穴旁,稍加按压,并固定局部肢体,然后用右手拨转“电流调节”开关,从零度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时须注意电量必须渐渐增加,不能突然把电量增加到最高度,否则过剧刺激易引起病员移动及畏惧),同时须细心探询患者反应,至局部有较麻痹及触压感,而患者无所苦为度,这时可把电量固定,右手取针捻刺。④进针时刺手必须指力均匀,轻快地捻压刺法,角度不宜大于120°。在进针时由于透电而致局部末梢神经知觉减弱,加上轻快捻进,故此进针常颇顺利,往往针已透进皮肤而病者常无知觉,能有效地消除疼痛当针尖透过皮肤后,则可把电源关闭,除去透电器,再用捻转手法,把针捻到适当深度,探找到适当感觉(酸、麻、痹、胀、触电)为止。

3 首创飞针

陈全新教授受何若愚《流注指微赋》“针入贵速,既入徐进”的影响,在“无痛进针法”和“透电进针法”的基础上独创快速旋转进针法——飞针,该法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上现场示范表演,得到同行的称道。

3.1 “飞针”的操作

将拇、食、中指紧握针柄,同时押手将消毒部位皮肤绷紧,持针手拇指内收,中食指外展捻动针柄,此时针呈高速旋转,同时借助指腕力将旋转的针弹刺入穴位内(图3)。

A B

A.持针与捻针;B.旋转与刺入

图3 快速旋转进针法示意图

3.2 “快速旋转进针法”的练习

3.2.1 徒手练习 主要是锻炼腕、指的配合,上肢肌肉放松,拇指指腹平放在稍弯曲的食、中指指腹前端,拇指后拉,中指和食指前推,手指可产生摩擦的声响。此阶段主要是锻炼腕力、指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经反复练习,如指及腕动作协调,则可转入第二阶段捻针练习。

3.2.2 捻针 将针插在棉垫上,拇、食、中三指如上法将针柄转动,反复练习,一般每天练习3次,每次20 min,坚持1个月。

3.2.3 垂直旋转刺入 将针高速旋转捻动并借助腕力垂直向下刺入棉团,反复练习,此阶段需练习3个月的时间方可熟练。

3.2.4摆动旋转刺入 首先将针借助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捻动并高速旋转,同时借助腕、指摆动的惯性,将针弹刺入穴内。

4 讨论

如何实现无痛进针法,陈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①研究表明[4],针刺前的循、扪、按、压产生的触压觉主要是由较粗纤维传导,且上传速度远大于针刺时产生的刺痛上传较细的神经纤维,也就是针刺前进行局部的触摸,从而实现进针的无痛或微痛目的。②针刺速度越快,其穿透力强,透皮时间越短,其刺激还未通过反射弧传导至中枢,针刺已经完成,所以这种方法具有基本无痛的效果[5]。③孙思邈在《千金方》的卷首《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6],心理因素在痛觉的调制上有着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医学心理学还认为:疼痛不完全是躯体问题,还具有很大的心理成分[7],因此,针刺前一定需要对患者转移注意力。

产生进针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做到无痛进针或基本不痛,除应熟练掌握前面所述的进针手法外,陈教授认为还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针刺前要对患者,尤其是初诊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其畏针怕痛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②针刺前认真检查针具,应使针具保持挺直锐利,减少进针的阻力和对组织的损伤。如针尖变钝、弯曲、卷毛或针身弯曲,进针时容易产生疼痛。③医者手法应熟练,进针时押手与刺手要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一致,指力要轻、稳,进针速度要快或手法轻而慢。这是无痛进针的主要关键问题。一般来说,无论用何种手法进针、都应以指甲在皮肤上切后再刺,如《针灸大成》所说:“宣散气血,不伤营卫,而后进针。”④对精神过度紧张或过敏的患者,进针时应转移或分散其注意力。例如先以押手按、揉、爪、掐被刺腧穴皮肤,令气血宣散,令经穴周围产生酸胀、痒、麻的感觉,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将毫针刺入皮下,这样才能减轻因精神紧张而产生的疼痛[8]。⑤进针时应避开瘢痕、皮肤皱折、毛孔等处,尤其应避开皮肤痛点。在皮肤表面及真皮层中分布有许多游离的神经末梢,是接受疼痛的感觉器,每一个即相当于一个痛点。进针前可先以针尖用同等的轻压力接触患者欲刺部位皮肤,如疼痛则将针尖稍移动一下,在患者不感觉疼痛或无感觉的部位进针。⑥在进针过程中,陈老强调守神,医师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患者需要与医生相配合,只有实现无痛进针后,医生才能进一步进行寻气、导气,患者才能体会得气,从而实现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9]。

[参考文献]

[1] 胡玲香,唐勇.无痛进针法质疑[J].针灸临床杂志,2000, 16(1):55.

[2] 魏稼.无创痛穴疗学一未来的针灸医学[J].中国针灸,2001,11(8):469-471.

[3] 陈秀华.陈全新教授针灸临床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 35(7):85-86.

[4] 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6.

[5] 竺鹏东.管针快速无痛进针法临床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0):714-715.

[6] 王启才.王启才新针灸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8:411.

[7] 董素亭,张彬,贾海波,等.针刺所致疼痛原因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6):4542.

[8] 吕振军,翟玉馨.浅谈针刺手法中疼痛的原因和处理[J].陕西中医,1996,17(8):365.

[9] 刘沙沙,付于.浅析针刺守神[J].辽宁中医杂志,2013,9(14):172.

(收稿日期:2013-11-23 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