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每块玉都是“石头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每块玉都是“石头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块都是一部“石头记”,记录着一段段的历史,玉的历史就是中华历史的缩影。”是因为出生在几代藏玉的家庭耳濡目染喜欢玉器,还是本性使然对玉有着特殊的偏爱,抑或是学习绘画对美玉产生了感情?玉器鉴藏家、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爱玉,更因为对玉的热爱改变了生活的轨迹。

花之梅,木之竹,石之玉,古人用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物种表达着一种超越物种本身的文化寄托,然而花草树木春生秋死,只有玉可以恒久保持,这成为侯彦成喜欢玉的一个主因。

侯彦成年轻时候学习美术,毕业后到话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上世纪80年代转业回到地方,90年代没钱买玉就辞职下海了。“辞职后两年间什么也没做,就到陕西淘玉,那时候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就能淘到一块真玉。”侯彦成回忆说,后来开企业赚了点钱,也都投入到了古玉中,这些年他在古玉上面的花费已经难以计数。在他的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办公室里,侯彦成向记者谈起玉器,并拿出收藏的玉器给记者讲解玉中文化。

汉时期的玉器是侯彦成最喜欢的,材质好,雕工好,器型漂亮,充满霸气。为了对比,他取出汉代的貔貅和明代的貔貅给记者展示对比,西汉国富民强,貔貅尖牙利爪,昂首阔步,充满了王者风范,但明代貔貅的牙齿和爪子已经非常圆润,气势全无。

“秦朝时候国玺都用蓝田玉,其他器物也是由蓝田玉制作而成,但原料品质一般不会超过国玺。”据侯彦成介绍,西汉早期之前的玉器大部分是用地方料制作,因为当时丝绸之路没有打开,和田玉还未曾进入中原。

在2009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一件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最终以82.525万英镑成交,创下了汉代此类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但侯彦成查阅资料发现,从2004年开始,国内同类玉器拍卖的最高价仅为30多万元,和国外相去甚远。后来他和港台收藏家聊天时候讨论,国外拍卖玉带钩拍的是中国传统玉文化,但是国内拍的是材料。因为价格不高,导致很多好东西流失到国外,这让侯彦成感到非常痛心。

为了普及古玉知识,近年来,侯彦成主编出版了与玉相关的系列丛书,他希望爱玉的人在重视玉的材质的同时,更要懂得玉中文化。

侯家几代均爱文玩,特别是各朝玉器,至侯彦成父亲为第三代。其父原为饱学儒生,后弃笔从戎,不仅继承了传世之玉器,也继承了爱玉之精神。战争年代,在戎马倥偬之际,尚能求助于诸亲友,使传世之器竞奇迹般保存到共和国的成立。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并非字面表述的那么简单。“黄金的价格是一种物质表现,一两黄金能换多少白银,能换多少大米,历朝历代都有明确的记载。可玉就不一样了。”侯彦成说。

玉器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文化发展的历史。从汉代儒家文化成为正统文化后,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都追求君子之道,玉不再是封建王权的象征,开始成为士大夫的收藏品。所谓的“玉无价”,表示的并不是玉的实际价值,而是玉所承载的文化精髓。

“大部分玉器收藏者往往看重的是质地、造型和工艺,研究者收藏更看重的是玉器所包含的经济、文化信息,所取的方向不同,玉的价值衡量也就不一样了。”侯彦成解释。一块石器时代的玉石从外观上看根本无法和清代的玉器相比,一般人看重的可能是清代的选料、工艺,但在专家眼里,它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就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