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课程考试是检测学校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从高校推行课程考试改革的必然性入手,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推进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高校课程考试 问题 对策
高校课程考试指的是各高校自主组织的补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及其他诊断性考试,是一种旨在测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知识掌握上和能力发展上取得何种程度进展的考试,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目标参照性考试,是为教学服务的。[1]
一、高校推行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而且是课程建设水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近年来,不少学者和高校管理者针对现行的课程考试弊端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们依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单就考试方式而言就有闭卷、开卷、半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试、讨论、答辩、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课程设计、小论文、案例等。[2]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3]分析影响和制约高校课程考试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因素,并探讨解决的措施与对策,对加速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进程意义重大。
二、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课程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即高校、教师和学生来具体探讨。
(一)高校方面。
1.考试理念不清晰。表现在对考试功能的简单化、静态化认识,只强调考试的片面功能,而弱化它更重要的功能,对考试的功能进行本末倒置的强化,与能否获得奖学金、当学生干部、入党、评优等相关联,使得考试成为教学的中心,这是和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的。课程考试的直接目的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应变能力,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对考试的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考试的投入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如没有专门的考试领导班子和部门,规章制度中对学生舞弊只是使用“不得”、“不可以”等字眼,没有对相关行为进行分类和分级,没有相关的处理措施,使处理具有随意性,不依法处罚。
(二)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和命题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把握不全面,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能通过考试反映出来,降低了考试环节的检测功能,不能准确地向教学过程提供反馈信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例如,部分课程试题难度系数小,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少,学生靠考前突击就能过关。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达到课程的合格率,部分教师以各种形式进行考前重点辅导,甚至个别教师在考前泄题,以迎合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懒惰心理。有的课程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平时印象等,致使学生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学生方面。
首先,学习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奋斗目标,进了大学,感到可以松一口气了,产生了厌学情绪;有部分学生认为某某课程不重要,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帮助,或者对任课老师没有好感,这都易使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也有一些学生家庭条件困难,平时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兼职工作方面。其次,监考不严,致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在考试时作弊就可以通过考试。
三、推进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以上制约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因素,我认为要有效地推进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进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
(一)切实转变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
要树立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改革重知识、轻能力的考试模式。高校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广大教师确立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是推行考试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缩小与考试改革倡导者、探索者在认识、利益上的偏差,把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二)普及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建立激励机制。
一方面,应通过宣传先进教育评价理论和思想,诱发教师改革课程考试现状的愿望。同时,要加强教育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培训工作,使得那些有改革愿望的教师不会因为方法和技术的缺失而受阻,以此使考试改革得到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育评价理论,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承认教师因进行课程考试改革所投入的精力,或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给予政策倾斜,或将其课程考试改革以教研立项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在课程考试改革中表现突出者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在考试内容或考试方式上存在问题的课程,责任教师又不积极去整改的,要进行一定的处罚。
(三)合理选择考试方式。
我认为考试方式的选择应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区别,根据具体考试内容的性质特点和目的要求,选择考试方式,以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多方位、多层面的测查,尽可能全面地获得有关学生素质水平的信息。
(四)注重课程考试质量分析,科学的数据整理和质量分析,是提高考试质量、正确使用考试结果、有效发挥考试功能的重要前提。
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可使教师逐渐树立明确的考试质量观,改变以往不了解、也不重视考试质量的习惯。同时,也可为任课老师提供改进命题和改进教学的信息,帮助教师掌握和提高命题的技巧。
(五)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提倡奉献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考试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和成功,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认真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所讲授课程特点及其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另外,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主客观评价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工作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从而把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燕妮.中国高校课程考试历史概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3.
[2]胡生泳,邹纲明,汪富泉等.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现状及展望[J].化工高等教育,2005,(3):83.
[3]沈良斌,祁嘉义,冒小.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91-93.
[4]文芳.改进高校课程考试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