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颜涛甲骨文书法四家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颜涛甲骨文书法四家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刚田(著名书法篆刻家):

安阳是殷墟故地,因甲骨文而出了名,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从而成为考古界和古文字学界关注的焦点,这是近百年间的事。然而安阳的篆书创作包括甲骨文创作引起书界关注却是近30年的事。1982年,年届古稀的沙曼翁先生到安阳讲学,沙曼翁的书法篆刻艺术及书学思想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安阳的书法,可以说沙曼翁是安阳篆书创作的启蒙人。在沙先生的教导下,刘顺先生以甲骨文书法创作脱颖而出,刘顺的成功又带动和激励了一批作者投入篆书创作之中,其队伍之大、影响之广、成果之丰得到了全国书法界的赞许,成为当代书坛的“安阳现象”。其中刘颜涛就是这个篆书作者群体中的佼佼者。

颜涛的书法创作成果累累,获得过许多大奖,此是书坛共知,不必赘言。其创作以篆书为最,篆书中重在金文与甲骨文。他写金文与写甲骨文各具特点,其中又有血脉相通处。比较起来,颜涛写金文的点画要比写甲骨文苍涩厚重一些,甲骨文则在苍涩中加入了清爽,但都有一种逸笔草草的美,他用笔轻灵,不著死力,写得放松,解脱了原范本铸造或刻凿的形态,用长锋笔在生宣上表现自然书写的美,用笔起止脉络清爽,不但注意点画的质感形态,而且注重笔势关系。他不以行笔颤抖之状来求所谓的金石气,而是在逸笔爽爽中使人感到篆书厚朴的古趣。

在结构上,颜涛书金文或甲骨文与原生态的范本相比较,在保持自然变化之中,结构作了一定程度的“雅化”,增加了统一感和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没有变化便没有生动,而没有统一便失古静之意,形态的生动与内在的安详在颜涛笔下和合如一。颜涛篆书在结构的变化与统一、静穆与飞动、欹侧与凝重的边沿保持平衡,用笔在金石意味与翰逸神飞之间寻找结合部,从而成功地形成了自己书篆的技法语言,在当代篆书创作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关于用篆问题,学者们站在古文字学的立场,讲究篆法的纯粹性,而书法家站在艺术创作的立场,讲究艺术形式的统一,而不拘泥于篆法的“纯粹”。颜涛在进行金文创作,字不够用时敢于取小篆使之“金文化”而用之,这是书法家的手段。而写甲骨文,颜涛用字还保持着甲骨文篆法的“纯粹”,在甲骨文规定的必然中去寻求有度的自由。我想在用字上再放开一点也无妨,写甲骨文字不够用时也可以金文结构“甲骨化”,使之在形式上浑融无迹。这样在创作时文字的制约会少一些,路子也宽了一些,这样做是艺术创作的立场。当然这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古文字学功力,要知道把握“度”,不可犯因无知而无畏的错误。此是我个人的看法,见仁见智,各不相同,仅供颜涛参考。

曹宝麟(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颜涛是近十多年以来,逢大赛大展必能上榜的“老运动员”了。入展是如囊探物,得奖也实至名归。他所写的金文和甲骨文,尤其前者,已以妙趣横生的结体与老枝槎桠的线质形成招牌,获得评委的一致赞同,这也就是颜涛从不落空的原因。

凡书写古文字,因为隔世之感,能取得古意是最难的。汉人去秦未远,但《袁安》、《袁敞》二碑与李斯《峄山》、《之罘》等摩崖还是存在差距,更不用说唐代白诩“斯翁而下直至小生”的李阳冰了。又汉隶的古意,到唐代韩择木、蔡有邻那里几于澌灭,变为极度程式化的美术字,一直影响宋元明的1000年间,直到清代访碑风起始挽颓波,才称得上篆隶的中兴。我们去清最近,甲骨文的发现也刚过百年,这中断传统的接续,对今日施加的影响极其深远。我完全可以认为,刘颜涛写的甲骨文水平绝对超过罗振玉,他的金文也非黄牧甫可望其项背。我们庆幸刘颜涛的不懈努力,才使这个时代的古文字书写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刘颜涛的启示价值,我以为有两大因素值得总结。首先是客观方面。天时乃不必化太大气力即能搜集到丰富的古文字资料,条件远胜于清贤。地利即他生长在商朝故都安阳,也即甲骨出土的洹上殷墟。其老师——英年早逝的刘顺又是甲骨书写高手。颜涛得其真传发扬光大,一反乃师的清婉而鼓以苍劲,意味更为隽永。无刘顺即无颜涛,这是得天独厚的捷径。其次是主观方面。他出于至诚,感谢书法给予他地位的改变和生活的改善,感念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总之是知足常乐、心存感激,百折不回终能苦尽甘来。我觉得刘颜涛的成功足以参照但未必能复制,所以他是独一无二的。

刘恒(中国书协学术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世纪书法界的一个潮流是大量出土古代文字遗迹重新被发现和利用,其中尤以甲骨文书法的普及最为突出。刘颜涛生活在甲骨之乡安阳,所以他选择甲骨文作为自己书法实践的主要对象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熏陶滋养。

甲骨文距离今天时代久远,古奥生僻,对于书写甲骨文的人来说,认识并能运用字形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从刘颜涛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是花费巨大精力,下了大功夫的。老一辈书家书写甲骨文,多采用对联形式,其中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由于甲骨文字形较少,若作多字长篇,集缀不易。但刘颜涛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则大多是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长篇诗文,除了要保证字形的准确,还要兼顾到假借代替以及同一个字在重复出现时不同写法的运用处理。由此可知,刘颜涛在平时一定是做了大量学习、研究、练习等案头准备工作。对于甲骨文这样的古文字的书写,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了解古文字学知识与研究情况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颜涛的甲骨文书法实践,蕴涵着作者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研习及修养,而这正是一个合格书法家的必备的素质。

刘颜涛书法的另一特点是对书写技巧的娴熟把握。书法艺术离不开技巧,而对书写甲骨文来说,不仅要表现出其字形质朴天然的趣味,还要在毛笔、宣纸之间反映出甲骨文刀刻形成的坚劲、挺拔的点画效果。刘颜涛在这方面也是相当出色的。在他的笔下,点画的轻重虚实,字形的大小聚散,墨色的浓枯燥润,都显得变化丰富而又和谐统一,看上去率意自然,古老的甲骨文在他的手下实现了由刀刻向笔墨的成功转换,通过具有时代特色的书写技巧而获得了新的表现。

刘颜涛在书法上力求全面发展,攻习篆书的同时,他的隶书厚实朴茂,行书流畅烂漫,小楷则精工典雅,即使在篆书中,除了甲骨文外,他还能写金文、小篆等不同的面目。书法之外,他还旁涉绘画、诗词,多方面的修养,为他在艺术上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期待他能取得更出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