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于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来说,专业开办时间普遍不长,而且所处的环境是以医学类专业为主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和推荐无章可循,也无现成的经验可参考。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是就业指导工作重要的环节之一,以右江民族医学院管理系为例,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就业能力培训、网络引导学生就业思想、举办就业讲座、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和组织特色就业指导活动等六个方面论述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就业能力;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44-02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本科医学院校,现有十个二级院系,其中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和医学英语等三个专业为非医学专业。相对医学专业而言,管理、药学和英语等三个专业创办的时间都不长,其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的历史自然也不长。因此,我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管理系为例,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我校于2003年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信息方向),于2008年5月9日正式成立管理系,同年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在成立系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探索我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相关的就业能力培养的工作或活动。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开办一个新的专业,必须要让本专业的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管理系根据右医“大医精诚”的校训提出的“精于医术,诚于人品”的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的特色提出了“精于管理,诚于人品,能于治事,善于研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专业课程设计,提出了管理系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六大能力”,即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医疗纠纷能力、电脑实际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第三,对管理系学生提出“能力综合化,就业多元化”的目标要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管理系已经毕业的四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呈多元化状态,多数毕业生在卫生医疗机构就业,少数毕业生在地方党政机关、各类企业工作。如管理系2009届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显示,在初次就业中有将近30%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单位工作;再如管理系2011届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35人中,进入各级医院的有15人,进各级妇幼保健院的有11人,进入卫生管理部门的有两人,进入企业的有4人,进入学校搞教学的有1人,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有两人。根据绝大多数校友的反映,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现状比较满意。

二、加强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的培训

为提高学生的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的能力,近两年管理系在学生实习前固定举办“展示你最优秀的一面”主题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比赛。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展示自荐材料作品、接受评委面试和回答问题,加上评委老师对他们的自荐材料作品和面试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他们的临场发挥能力、反应能力、自荐材料制作能力等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就业思想

Q群是学生时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可以考虑从两个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是借助已经毕业出去的校友群来引导学生的就业思想;二是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QQ空间、个性签名、公告等来引导学生的就业思想,如笔者在自己的工作专用QQ空间里撰写了《有感于自荐材料制作大赛初评》、《有些同学理解自荐材料过于片面》等一系列文章,指出本系学生在自荐材料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建议,学生阅读学习后还回帖参与评论,有的还转载了文章。

四、举办校友讲座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近两年管理系尝试邀请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校友返校给在校生作报告。由于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和相同的求学经历,邀请校友给在校生作报告相对容易引起在校生的“共鸣”,容易取得认同感,对激励本专业在校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信心,鼓励他们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1.发动在校生参与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工作,提高他们对就业的认识

管理系连续两年发动全系在校学生利用寒暑假返回家乡的时间收集本地相关用人单位信息。一般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关的单位主要有当地的卫生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医保中心、保险公司、各大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以及联系方式、单位人事部门及联系方式和单位简介。学生们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也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和择才标准,同时对本校和本专业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介的作用。

2.通过校友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管理系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校友有四届,共170人,他们分布在广西区内外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单位、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人脉资源。我们通过电话、书信、QQ等方式整合校友资源,通过他们反馈他们的就业单位及就业地的相关单位的信息和用人信息。近三年,管理系每年通过校友反馈的信息多达30~50条。

3.发动全系教职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利用“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发动教师收集用人信息,如要求每个教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八个一”,其中的一个“一”是一名党员至少为毕业生提供一条用人信息,2012年底,管理系全体教师共为2012届毕业生提供了20余条用人信息。

六、组织特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008年,管理系建系以来,结合“精于医术,诚于人品,能于治事,善于研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了“管理学堂”、感恩教育、管理企划大赛、讲课比赛、营销大赛等一系列学生活动,其中有的已经固化成为系部的品牌学生实践活动。如管理系举办了一届大学生校园营销大赛和四届大学生管理企划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该校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把学生管理权限下放到二级院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成为成为二级院系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尤其对于非医学类专业来说,提高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加迫在眉睫。因为这些专业普遍开办时间不长,而且所处的环境是以医学类专业为主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和推荐无章可循,也无现成的经验借鉴。因此,非医学类专业的院系非常有必要结合国内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和大形势、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专业课程、课外的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去考虑加强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加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就业能力的培养,及时对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结构趋向合理化、科学化,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1]。

参考文献:

[1] 潘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微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