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教师教材使用需要开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教师教材使用需要开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大厦的核心和主体。教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内涵:一是教材建设,二是教材使用。教材建设得再先进、再完美,如果得不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也会丧失或降低它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教材的科学建设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集中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课程发展的价值取向。它随课程建构而建构,随课程更新而更新,随课程发展而发展,随课程提升而提升。它的思想洗礼和脱胎换骨折射出课程改进的灿烂轨迹。近些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改革大潮中,推出了面貌各异的全国统编教材,各省、市、部门也相继推出了异彩纷呈、特色各具的地方版教材。专业课程教材是这样,文化基础课程教材也是这样,百鸟竞唱,百花争艳,各种版本教材自成系统,除了教科书——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之外,几乎无一例外地还配有教师用书(教辅书)、学习指导用书,以及练习册、活动册与配套读物等,甚至还有配套的音像用品,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中等职教课程教材多样化发展归因于新课程全面而深入的创新发展。比起普通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等职教新课程建设虽然起步较迟,但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就业岗位导向更集中,资源整合力度更强大,项目课程实施更自主。这些优势最为明显的效应就是冲破普教化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有效地建构出具有专业教育特点、符合专业学习规律、适应技能发展需求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新体系。这一轮中职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建构,引发了教育思想大洗礼、教育理念大更新、教育方式大突破、教育行为大推进,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教育质量大跃升,它是我国职教发展史上触及点最密集、涉及面最广泛的一场彻底性革命。正因为此,近些年来中职课程教材建设才呈现出上述可喜的局面,进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够自由使用教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以往,我国中职课程建设受到普教模式的全面制约,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但大都是非本质地换汤不换药,没有引发“伤筋断骨”之痛。聚焦在教材建设上,则往往政策控制太死,思想理念陈旧,创新开辟缺力,版本类别单一,造成了全国各地在课程教材使用上的“大一统”格局。即使在全国统编教材之外,各地也发行了一些地方版本的课程教材,但不同地域之间的教材使用也缺乏交流与融通的机制。所以,针对一个区域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所使用的课程教材往往受到该区域教育行政组织“红头”文件的限定和制约,教材使用实际上仍然沿袭统一的版本。上面对课程教材使用控制过紧、卡得过死,学校和教师缺失教材使用自,在一定程度上给课程教学及其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不利:(1)不利于教学思想升华。我们知道,不同版本的教材不仅在形式上编排体系各不相同,而且更在课程教学思想价值追求上存在差异。可以说,一门课程、一套教材,就是一套“教学论”或“课程论”。课程思想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和进步是新教材建设所要体现的共同特点,但如何更新、如何进步,教材编者则各有所骛。面对开放的形势,教师局限于一套教材领略编者意图、实现教学目标,定会迷雾重重。(2)不利于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课程创新项目,它对于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传统优势和特点、师资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状况,整合和建构切实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独具功效。然而,校本教材的价值只有在教育教学使用过程中才能够显现出来,学校或教师如果不能自主地选用课程教材,甚至不能自主地使用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实际上就扼杀了它的生命力。(3)不利于教学个性形成。擅长使用一套教材教学的教师,是难以形成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特征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向学生传递所使用的一套教材规定的知识能力,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多样化教材中汲取营养,形成鲜活的教学内容。新课改提倡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拓展,已经鼓励教师突破某套教材制约,冲破教材“围城”,创造个性张扬的教学风格。

教材建设开放了,而教材使用不开放,显然不合道理。教材使用不仅要随着教材开放性建设而律动性开放,而且要在课程改革涌现出来的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引领下自由开放。回顾一下中等职教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纲领性文件,都旗帜鲜明地倡导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愉悦的教学环境,张扬教材建设和选用的自由精神。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明确要“建立教材准入制度”,“支持教材不断创新,鼓励校本教材,率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新机制”。这些创新、开放、自由的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落实在多样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上,更要落实在职业学校主体性校本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性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教材使用仍未鼓起开放的翅膀,严重影响了多样化教材“优势互补”教学促进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一种认识亟待澄清,认为中职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就已经包含了多维度的开放,立足教材,面向其他书籍、报刊、影视、网络、生活经验等广泛吸纳有效的教学信息,整合教学内容。其实这只是教学内容建构方法的开放,而并非教材选择使用的开放。这种开放只能实现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而起不到课程结构的逻辑性调整和课程目标的完美性升华,根本改变不了“一本教材打拼天下”的课堂教学局面。实际上,这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开放,很难说解放了课堂教学思维。寄托在新教材实施中诸多积极的教学效应的希冀,能否闪现出耀眼的火花,还需要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鉴定方法作过程性的验证。

学校的教学组织应当为教师提供实施“一纲多本”教材的机会,为教师发展提供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思想支撑服务。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在“教材选用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中,解除学校教材选用禁令,起码为教师尽量多地配备有关教材,鼓励教师广泛学习教材,学会辨识教材,能够建构自己的“个性教材”。这种要求是指向教师的,是针对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而言的,当然不可能让学生手持多样教材茫然无措。作为教的主体,面对体系完整、特色多样的教材,我们教师要心明眼亮,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广集博采,围绕“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宗旨,通过比较衡量,发现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优势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建构,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共生的自主化教学实施教材。推行教师自主化教学实施教材建设,应该是校本教材建设的旨归。参照多样化教材,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认真找出“教学大纲”与学习主体素质之间的“对接链”。教师自主化教学实施教材主要展示的是针对教学对象实际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即“课堂教学内容”。不管使用哪一套完美的教材,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不应该是其教材的复制,而应该是其教材的转化和提升。“转化和提升”的依据就是“教学大纲”与学生素质之间的有机对接点,这个“点”既是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布,又是学生学习需求点和满足点的聚焦。许多的“点”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对接链”,教师要抓住这条“对接链”,整合课堂教学内容。(2)认真挖掘和吸纳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的独具价值。可以说,新课改推出的每一套教材都凝聚着编者的思想智慧,教师要吃透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意图,领会其课程的育人价值,明晰教材内部知识和技能组合的逻辑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变化规律,分析、归纳各套教材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优势互补”的课堂优质教学资源,提炼因材施教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3)建构适合教学对象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目标”是客观的,它是建构课程体系的“纲目”,缺失目标便不能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也是主观的,它是学生能够努力达成课程素质的层级、程度等标准。教师要在对多样化教材的整合中实现两者的吻合,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引领价值。因为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体现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顺利达成,脱离学生接受程度或接受能力建构起来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多大实用功能。教师参照多样化教材,寻求适切学生学习层级差异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分层教学目标,是非凡的创意。我们提倡实施“分层教学”,关键是能够科学厘定“分层教学目标”,有了“分层教学目标”,才会有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和策略,才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