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年赡养从不言弃,环卫工夫妇凡人善举彰显大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年赡养从不言弃,环卫工夫妇凡人善举彰显大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年前,一位八旬老太成为一个环卫工家庭的“房客”。两年后,孤苦无依的她再也掏不起房租,这对环卫工夫妇非但没赶走老人,反而赡养她安度晚年。十年间,他们经历三次搬迁,始终对老人不离不弃,并举债为老人治病……如今,这对环卫工夫妇的善举感动了万千网友,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清贫之家住进“房客奶奶”

2002年3月5日上午,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居民张海琴家的院门被敲响了。张海琴走过去开门,只见门前站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张海琴诧异地问:“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儿?”那老太太操着浓浓的当地方言,用恳求的口吻说:“闺女,听说你家有多余的房子,能不能腾出来一间租给我住?”

张海琴这才弄清楚,眼前这位衣饰整洁的老人是来租房的。当时,张海琴一家三口住着一个小院,有间盛杂物的房子正好可以腾出来,收点租金也能贴补家用。于是,她爽快地说:“倒是有间屋子空着,您要是满意,我就打扫一下!”随后,她领老人看了看那间房,老人挺满意,和张海琴谈好价格后,准备第二天就搬过来住。

送走老人后,张海琴开始打扫房间。她是一名环卫工人,丈夫唐玉宝在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企业上班,儿子成成刚满9岁,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充满了温馨。

中午,丈夫下班回到家里,张海琴对他说了有位老太太租房的事,唐玉宝爽快地说:“咱俩父母去世得早,住进来个老人也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第二天上午,老人租了辆人力车拉着几件家具停在了张海琴家门前。张海琴帮老人安顿好,老人说:“闺女,我这孤老婆子以后就给你们添麻烦了!”张海琴忙说:“看您说哪里去了,咱们住在一起就是缘分!”

老人住进家没几天,张海琴便弄清了老人的身世,老人叫汪梁氏,时年81岁,她一生无儿无女,三年前,相依为命的老伴患了重病,汪梁氏把赖以生存的老屋卖掉,给丈夫筹钱治病,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此后,汪梁氏靠着微薄的积蓄以及每月100多元的低保,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老人的身世让张海琴夫妇唏嘘不已,此后,他们对汪梁氏视若亲人。刚进家门时,老人自己做饭,因为年事已高,去一趟菜场不易,张海琴都是替老人把菜捎回来,有时,张海琴饭做得多了,就端给老人,不让她再开伙做饭。

相处时间长了,张海琴看到老人喜欢干净,房间打理得一尘不染,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衣服几天一洗,对老人更多了几分敬重。下班后,张海琴经常陪老人说说话,她了解到,汪梁氏出生于大户人家,早年上过女子中学,算是有学问的人,虽然晚景不堪,老人却透着对人生的达观。有时,张海琴心里有了解不开的疙瘩,跟老人说一说,总能得到老人的开解。

家里多了位奶奶,最开心的还是张海琴的儿子成成。刚上三年级的成成最喜欢的就是汪奶奶给他讲故事,汪奶奶不但有讲不完的故事,还会背很多很多诗,最让他佩服的是,奶奶还能把诗编成故事讲给他听。在成成心里,汪奶奶的学问比老师还大。

汪奶奶进家之前,爸妈工作忙,很少接送他上下学,每当他看到同学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接走,就羡慕得不得了。家里住进汪奶奶后,他也很快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2002年9月的一天下午,临放学前,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这样的天气,成成从没期望父母会来接他。妈妈对工作极其认真,从来不会脱岗,爸爸的工厂离学校远,也赶不来。看来,只有自己冒雨回家了。

放学铃响了,学校门口照例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成成挤出人群,正要冒雨回家,“成成,奶奶来接你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成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汪奶奶打着一把老式油伞向他招手呢!成成激动得跑了过去,汪奶奶赶紧用伞给他挡着雨,又从包里拿出雨衣,让成成穿上,然后祖孙俩冒雨往家赶。

此后,成成经常能看到汪奶奶在门口翘首以待的身影,他就会像小鸟一样飞奔过去,和汪奶奶牵着手亲亲热热地回家。为此,成成还写了篇作文《家里来了汪奶奶》,由于写得感情真挚,老师还把它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汪奶奶知道这件事情后,感动得老泪纵横,一生无儿无女的她,没想到垂暮之年享受到了难得的天伦之乐。

儿子与汪奶奶这么亲密,张海琴夫妇甚感欣慰。看到老人手脚越来越不利索,她就劝老人不要做饭了,说他们多添双筷子就行了。汪梁氏不愿白吃白喝,要交伙食费,张海琴执意不收,汪梁氏就不定期买些鸡鸭鱼肉,说是给孩子补补身体,张海琴清楚,这是老人出于自尊所做出的举动,就欣然接受了。

三次搬迁对老人不离不弃

转眼,两年过去了。有段时间,张海琴看到老人情绪低落,以往吃饭时还说说笑笑,那几天饭桌上很少说话,在她的开导劝说下,老人艰难地开了口:

原来,汪梁氏住进唐家两年来,手里的微薄积蓄已花光了,仅靠每月100多元低保过日子的她,再也交不起每月80元的房租了,她觉得自己不能白白吃住在唐家,可她连个亲戚都没有,搬出去也是死路一条。

看着汪梁氏老泪纵横,张海琴赶紧给老人擦拭眼泪,并安慰她说:“以后房租就不用交了,家里再难也不缺你这几个钱,你给咱家看看院子,守着娃娃就行了,别担心,我们吃干的,就不会让你吃稀的!”张海琴的话让汪梁氏吃了个定心丸,神情也舒展开了。唐玉宝也很赞成妻子的做法。

可自从成了免费租客,汪梁氏总觉得自己给他们添了麻烦,因此除了看家,陪成成做功课外,她还经常在外边捡些废品带回家,日积月累,废品积攒多了,就让张海琴卖掉,换些钱帮家里改善生活。

2006年3月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闸北一带居民口中疯传,政府准备改造城中村,这一带居民面临着拆迁。在饭桌上,张海琴和丈夫没少谈起这个话题,张海琴发现,每当他们谈起拆迁的事情,汪梁氏总是神情黯然,扒拉几口饭就悄悄走开。

很快,传言变成了现实,拆迁办的人上门做起了工作,汪梁氏明白这些人的来意后,就默默走开,关上自己的房门,坐在床上发呆。

几天后,张海琴正在家里歇班,一个邻居过来给她报信儿,说:“你快去看看吧,你们家老太太在外边掉泪呢,不知谁惹着她了。”张海琴听了,心里挺着急,赶紧出门去找汪梁氏。

张海琴顺着邻居的指点,看到汪梁氏坐到花坛边的长椅上,正用手绢在那里拭泪呢!她心里一紧,赶紧过去,坐到老人的身边,细声劝她回家。哪知,老人看她来了,又掉了泪:“我这孤老婆子让你们受累了,你们别管我了,让我去养老院吧!”

听着老人这没头没脑的话,张海琴一时有些纳闷,再联想到此前老人饭桌上的表现,她突然悟出:原来,老人听到拆迁的事情,怕他们不要她,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到这里,张海琴像哄小孩似地说:“看您老想哪儿去了,咱们娘儿俩还没处够呢!如果您觉得我和玉宝对您照顾得不好,我就送您去养老院,如果您想跟着我们过,我就给您养老送终!”

听了张海琴的话,汪梁氏揪着的心一下放下了,乖乖地牵着张海琴的手回家了。怕触动老人敏感的神经,此后,张海琴和丈夫再也没有在家里提过拆迁的事。

很快,搬迁的日子就到了,和其他拆迁户一样,张海琴一家在外面租好了房子。搬家那天,为了给老人留个念想,汪梁氏租房时带来的家具尽管破旧,张海琴仍原封不动地给她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并特地给老人留了个向阳的房间,汪梁氏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高兴得眉开眼笑。

张海琴做环卫工收入微薄,唐玉宝所在的企业效益越来越差,随时面临下岗,家里的开支也是量入为出。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艰难,张海琴也不让老人生活上受半点委屈,她隔三差五买些豆腐、洋山芋、百叶等老人爱吃的菜。每次做饭前,她也要征询下老人的意见。

房东一家对自己不离不弃,汪梁氏的心和唐家也紧紧连在一起。2007年春天,读初二的成成跟父母说,学校组织春游,每人交120元的费用,当时,家里的积蓄都交了回迁房的补差款,张海琴觉得这一百多块钱够家里几天的生活费了,就不愿让儿子参加春游。成成理解父母的难处,但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游玩,他还是非常失落。

春游前的一天,成成课间休息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大门口有位老太太找他。成成赶到校门口,一眼便看到汪奶奶在铁门前和他招手呢。隔着铁门,汪梁氏掏出一个手绢,从里面掏出一堆十元的钞票,递给成成说:“这是你春游的钱,赶快交上去!”懂事的成成不愿要汪奶奶的钱,汪梁氏佯装嗔怒地说:“你要不接,奶奶一直待在这里不走了!”成成这才接了过来,春游也终于能成行了。过后,他才知道,这些钱是汪奶奶攒了几个月的零用钱。张海琴知道后,心里也热热的。

此后五年间,张海琴又搬了两次家,汪梁氏不但都跟着他们,老人的那套旧家具也始终陪伴着她。

平凡善举彰显人间大爱

三次搬家,张海琴都带着汪梁氏,让邻居们很是不解。每次搬家前,都有邻居劝张海琴,汪老太这么大年纪,身体又有病,百年之后还要为她料理后事,还不如趁搬家把她甩掉算了。

面对邻居的劝告,张海琴这样回答:“说心里话,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可赶老人走,她很有可能露宿街头,良心上实在过不下去,何况我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她已经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员,甩掉她我真的不忍心!”

2010年下半年,唐玉宝下了岗,他和妻子一样,也当起了环卫工,两人月收入加起来不到两千元,儿子成成面临高考,上大学的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张海琴和丈夫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汪梁氏毕竟年事已高,一直都患有糖尿病的她还得了并发症,腿脚开裂,连走路都变得十分困难。自己帮不了房东一家的忙,反倒成了累赘,这让自尊心颇强的汪梁氏更是愧疚。时间一长,她产生了不想活下去的念头。

张海琴发现,有几天早上,一向准时起床的汪梁氏却“赖”起了床,她以为老人身体不舒服了,就在老人床前问长问短,汪梁氏就是不说话,还一个劲儿流泪。张海琴着急地说:“您老有什么事情咱们一起商量,若是晚辈做得不好的,您提出来我们改正!”

在张海琴的再三劝说下,汪梁氏才开了口:“闺女,看家里这么难,我身体又不好,帮不了家里的忙,还让你和玉宝受累,老天咋不收走我这老婆子啊!”听了汪梁氏的话,张海琴才明白了老人的心思,她笑着说:“您老别这么说,咱们娘儿俩的缘分长着呢,咱家有吃有喝的,您老放宽心!”

安抚住了老人,张海琴和丈夫把为老人治病的事儿也提上了议程,他们趁休息的时候,带老人走遍了淮安市内的大小医院。

2011年3月中旬,张海琴夫妇带老人来到淮安市一家医院求诊,汪梁氏腿脚开裂,已不能行走,唐玉宝背着她上楼下楼。住院期间,张海琴和丈夫轮流照顾汪梁氏,两口子为老太太送饭喂饭,擦屎端尿,照顾得无微不至。

然而,汪梁氏总觉得住院花费太高,自己又没有医保,这个清贫的家会被她拖垮。她一直嚷着出院,张海琴不同意,她又耍起了小孩脾气,喂饭也不吃。

成成得知汪奶奶在医院闹脾气,就主动要求过来送饭。在这个家里,汪梁氏最听成成的话,一老一小感情非常深,成成给奶奶喂饭,还安慰她不要心疼钱,“等我以后大学毕业了,会挣很多钱孝敬您。”听了孙子的话,汪梁氏乖乖地吃了起来。

可是,张海琴为汪梁氏治病花了7000多元后,却不见她伤口愈合,看着老人痛苦的样子,张海琴心急如焚。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是汪梁氏住院时的一个病友打来的,病友称赞张海琴有颗金子般的心,并提供了一个信息,告诉她有家医院对治疗汪梁氏的病有独特的方法,可以试一下。

张海琴谢过了好心人,带着汪梁氏找到那家医院,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腿渐渐有了好转,但是走路大不如前,平时,只能坐在藤椅上,给唐家看家。

张海琴为汪梁氏这一通治疗,花了上万元,有些钱还是借来的。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张海琴和丈夫下班的路上捡起了废品,每个月能卖个一二百块。无论日子如何艰难,他们在汪梁氏面前总是乐呵呵的。

2011年10月20日,是汪梁氏90岁寿辰,张海琴特意在酒店为老人祝寿,亲戚邻居坐满了七大桌,大家都为老人家献上真挚的祝福,同时,他们也没忘记给张海琴夫妇敬酒,大家都称赞他们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2012年8月,张海琴的儿子成成被江西一所大学录取,需要缴纳学费9000多元,汪梁氏又是高兴,又为成成的学费忧心,把攒的体己钱都拿了出来。

了解到张海琴家的困境后,很多人在感动的同时也伸出了援手,张海琴的单位补贴给她儿子1000元作为学费,并且让已经退休的张海琴继续返聘上岗。最让张海琴夫妇欣慰的是,民政部门也在核实汪梁氏的情况,今后将对老人加大资助力度。

如今,92岁的汪梁氏仍在唐家安享晚年,张海琴说,等回迁房下来了,她还会带老人一起搬进新房,儿子将来成了家生了娃,那时就四代同堂了。

2012年11月,张海琴入选了“中国好人榜”。2013年2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张海琴和汪梁氏这特殊一家人的近况,看看他们这个春节是怎么过的,江苏电视台记者特地来到淮安区,为张海琴一家录制了一期专题节目。

节目一经播出,张海琴夫妇十年如一日照料“房客奶奶”的事迹感动了万千观众和网友。网友“青青子衿”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张海琴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正是这种平凡善举最为感人,因为它折射出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血缘关系的大爱,向张海琴全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