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

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运行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核心能力,它是指把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和相互关系组织成为一个系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在总体依据上,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还是要围绕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两大功能,即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在实践步骤上,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学校的职教目标,其次要结合自身的核心能力,明确针对的需求和对象,正确建立各类关系,最后以素质教育为准则,在足够宽泛基础的社会需求和足够细分定向的个人需求两大层面来设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系统化思路见图1。

有了系统化的思路,还需要恰当的运行模式来确保课程体系的设置,借鉴比较成熟的国内外经验,有如下几种模式:

1.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它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把每个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全部工作,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责,明确其中包含的综合能力。然后,再根据履行工作职责的要求,细化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相对应的专项能力。最后,以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

2.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式,即模块式技能培训。它是在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工作描述基础上,确定该职业所应具备的全部职能,再把这些职能分解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为模块,确定出完成该模块所包含工作必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从而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教学。

3.“三段式”模式,即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这是我国高等职教普遍采用的课程模式。它的优点在于强调了宽厚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起到了“厚积”的作用,但是对于实践性的职业需求而言,起不到立竿见影的“薄发”作用。

4.“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它首先重视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此制定“宽基础”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就业时针对性的市场需求,确定职业技能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制定“活模块”的教学内容。

5.“集群模块式”,所谓集群是指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职教需求集合起来,设置成为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整套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职业基础模块,是通过选择职业群通用性的共同基础和技能,将课程设置集中反映在基础性和工具性上;第二,职业技术模块,是通过选择不同专业的基础理论,将课程设置锁定在职业技术上;第三,岗位技术模块,是通过进一步细化实践中的工作岗位及职责要求,将课程设置定位在针对性更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上。

以上这些模式,CBE和MES模式强调职责分解,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缺点是过于机械化,较少关注社会与个人、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利于学生可持续的发展。“三段式”模式因其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课程设置联系不紧密、知识结构和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而被要求改革,之后的“宽基础、活模块”和“集群模块式”课程设置偏向于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是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构建

理论联系实际,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始终认为课程体系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大体现,是一项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性的框架中,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中职教育需求,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的主线上,要以恰当的模式体现办学特色和特色办学,在运行保障方面,课程体系要有科学的搭配、合理的测评和反馈,以及可持续的教学质量改进。具体框架见图2。

在整个系统化的框架之内,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高度概括为:实现两大中职教育功能、细化三大特色专业门类、提供五大保障。

(一)实现两大中职教育功能

学校紧密贴合社会和个人需求,贯彻素质教育,将中职教育定位在升学和就业两大功能上,把实现这两大功能作为办学出发点和归宿相统一的目标要求,同时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具体地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有内在调整的要求,逐渐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尤其在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和文化大省,人才开始向艺术类的创意产业聚集,同时,劳动力升级还带来技术培训和升学再教育的旺盛需求。为此,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抓住机遇,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统一在实现升学和就业两大功能上,具体来说,艺术系各专业突出升学方向,信息技术系、现代服务系各专业突出就业方向,因而,学校设置的课程体系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就是为了实现这两大功能。从结果上看,多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0%),高考录取率达90%以上,其中音乐舞蹈表演类的高考录取率更是接近100%,在南京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这种升学和就业并举的职教课程模式已成为南京市职教课程特色之一。

(二)细化三大专业门类

学校教育能够取得上述成绩,离不开特色办学的准确定位,以及模块化和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学校根据多年来的优势积累,逐渐在艺术类、信息技术类和现代服务类三大专业门类上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办学特色,同时,也摸索出一套根据需求变化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办法和流程。首先,是从社会和个人需求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分解开始,然后到专业安排和课程模块的设置,再到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最后再回归到课程设置的综合效应,以恰当的测评、反馈体系来检验教学效果,持续改进。课程体系设置见图3。

在上述过程中,学校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按照递进的关系有几大模块,具体如下:

(1)宽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这主要是针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在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未成型的时期,承担起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职能,如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这些模块在教学实践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

(2)细分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为已经确立专业方向的学生设置一些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技能课,包含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等内容。这将为学生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以尽可能宽的专业知识面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这类课程的比重在30%左右。对此模块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学校课改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模式之研究》被确定为全国立项课题。

(3)活动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门技术、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对外实践。这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和进一步深造的想象空间,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定情况,来定向规划个人的职业和学习生涯。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与社会接轨,联合进行实习岗位的技能培训和组织对外演出活动等,使学生融入到社会,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准。这类课程的比重占到40%左右。

(4)技能深入模块,主要是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确立有重点发展前途和自身要求的学生,对其专业技能、技术水平、艺术天赋等进行深入的培养和挖掘,从而培养出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的高素质、高水准人才,提升学校培育人才的整体档次。这类课程的比重也占到近10%。近年来,学校为地方输送了5000多名紧缺型、高素质技术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1300多名特长生(其中本科生290多名),并涌现出一批获全国音乐新人奖、微软亚洲地区最有价值专家、国家健将级健美操运动员等殊荣的优秀毕业生,教育成效斐然。

(三)提供五大保障

学校为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提供了五大保障,这也与教育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密切相关。借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五大因素,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确保课程体系的教育质量提供了五大保障,包括:①人的因素。学校有一支思维活跃、团结开拓、业务素质高的管理团队以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校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5岁、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3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中研究生30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9人、南京市十佳“双师型”教师2人,获省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50人。②硬件条件的因素。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先进。智能化艺术实训大楼、信息技术实训大楼以及实验剧场、美术展厅、数码钢琴系统、动漫机房、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平台、电子商务实训室、电子教学训练系统全国一流,在特色专业领域具有同类学校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③学校生源的因素。学校近年来不断扩招,学生入学门槛和素质要求稳步提高,招生人数呈阶梯式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学校招生首次突破700人,2005年近750人,2006年、2007年均达800多人,2008年招生近900人,2012年招生1000多人。④政策软环境因素。近年来,省市政府及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2008年5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职业学校;2008年12月,学校又被市政府确认为南京市首批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市教育局将南京市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共享平台设立在学校,区教育局也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学校信息技术实训大楼。⑤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因素。学校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省市文艺演出团体、同创集团、省高尔夫球协会、南京艺术学院、珠江路科技街管委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又与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商会、意大利热那亚古典艺术与科学学校、法国弗德吉朗日学校、韩国永进大学、韩国善邻大学、江苏移动公司、香港魔怪数码国际传媒集团、神州数码、摩托罗拉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及用人协议,合力拓展新的专业方向,不断充实课程体系,使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极具张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主线和保障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今后,学校必将以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作为自身的核心能力,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同类学校的佼佼者。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